教育学人物大全

教育学人物大全

ID:21238674

大小:68.4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0

教育学人物大全_第1页
教育学人物大全_第2页
教育学人物大全_第3页
教育学人物大全_第4页
教育学人物大全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学人物大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育学常考人物整理■孔子1、个人简介:孔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瞰邑人。生于公元前551年,逝于公元前479年。他是我国古代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者。2、著作:孔子“述而不作”。《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佗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另相传孔子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3、观点:1.教育的对象:孔子认为教育的对象应该是“有教无类”。2.教育的目的: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3.教育思想:孔子认为,教学的内容应该是“六艺”,即《诗》《书》《礼》《易》《乐》《春利因材施教。道德教育的原则有:立志乐道、克己内省、身体力行、改过迁善。关

2、于教师,孔子认故知新、诲人不倦、以身作则、爱护学生、教学相长。4、历史地位及评价: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者,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被后世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和儒学思想对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孟子1、个人简介:孟子(前372年一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2、著作:《孟子》3、观点:1.孟子教育理论的基础是“性善论”。2.教育的作用是扩充“善性”的过程,教育的FI

3、的是“明人伦”。3.孟子提出了“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培养理想人格的途径主要有:持志养气、动心忍性、:4.孟子的教学思想有:深造自得、盈科而进、教亦多术、专心致志。4、历史地位及评价:孟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冇家、政治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是儒家最主耍的代表人物之圣,孟子被称为亚圣。孟子与孔子的思想被多数人称之为“孔孟之i1、个人简介:荀子,名况,字卿,世称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生于约公元前313年,卒于公元前238年。物之一。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i2、著作:《荀子》3、观点:1.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性是恶的。教育的作用

4、在于“化性起伪”。2.教育目的:荀子把当时的儒者分为俗儒、雅儒、大儒,教育应当以大儒为培养目标。3.教育闪容:教育的闪容是《诗》《书》《礼》《乐》《春秋》五经,其屮《礼》是重点,是荀4.教学方法:荀子认为,闻见、知、行,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4、历史地位及评价:荀子是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他所提倡的“性恶论”,常被后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也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梁启超1、个人简介: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家、教育家等。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深度参与了中国从旧社会清

5、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一、著名新闻报刊活动家。2、著作:其代表作有《变法通议》、《湖南时务学堂学约》、《教育政策私议》、《论教育当定宗旨》3、观点:1.梁启超认为,教育的作用和宗旨就是培养新民。新民必须具有新道德、新思想、新精神、.2.维新运动时期,梁启超的教育改革主张有:变科举、兴学校;兴办师范学校;倡导女子教3.论学制。借鉴西方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将受教育者划分为幼儿期(5岁以下),儿童期(6-1岁L4、历史地位及评价:梁启超先生是屮国近现代史上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人物,是屮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宣传家,的旗手以及杰出的教育家。■杨贤江1、个人简介:杨贤江(1895-1931)著名教

6、育家,南高师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荞,字英父,又名李浩吾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是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也是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发2、著作:《教育史ABC》、《新教育大纲》3、观点:1.对教育本质的论述。杨贤江认为,教育的本质是“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即妇2.对各种流行教育观点的批驳:批判“三论”,阐述教育的职能:批判“四说”,阐述教育3.对青年进行“全人生的指导”。4、历史地位及评价:杨贤江是一位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家,他的著作《新教育大纲》是我W第一部运用马克思陶行知1、个人简介:陶行知(1891—1946)男,安徽歙县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伟大的和

7、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南京高师教务主任,继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先后1提出丫“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2、著作:《中国教育改造》、《古疝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3、观点: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三大主张,其中,生活4、历史地位及评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一生教育思想和实践的表达,他以这样的赤子之心,屮共的挽联是:“屮国人民教育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