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215053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0
《以读促写,提高素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读促写,提高素养 以读促写,提高素养 福建省清流县实验小学罗青梅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学表达的综合能力的实践,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语文教学做到以读促写,可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水平获得较大的提高。 一、学习观察,抓住特点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如何观察生活呢?这就要求学生从阅读课文中去学习、借鉴。有人曾形象地打过这样的比方:读
2、书就像蚕吃桑叶,写作就像蚕吐丝。作为语文教师,应从语文的阅读教学入手,将阅读课作为作文课的前奏,学完一篇课文,应让学生懂得文章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文章好在哪里。如果每课都坚持这样做,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如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十一册《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奇、秀、险”、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课堂上,我让学生认真领悟的细致观察、抓住事物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课后试着进行专题性的片段练习,让学生写一篇赞美家乡景物的作文。有一位学生这样写家乡的鲜水塘:“清流县李家
3、乡有个美丽的山村叫鲜水村,因村里有口古老而神奇的鲜水塘而得名,塘中荷叶如盖,莲花溢香。鲜水塘下方排列着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七口姐妹塘:石塘、深塘、上塘、围塘、长塘、门口塘和大坡塘,组成一条‘一’字形的水长廊。左侧毗邻一片平旷的肥沃良田,右侧连接数座错落有致的新旧房舍,周围掩映着参天古树;尾部有一条小溪蜿蜒流过,宛如一把大琴昼夜弹奏着欢快的民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些池塘全是活塘,每口塘都有几个泉眼。明净的泉水汇入两条干渠,分流出纵横交错的小圳,灌溉数百公顷良田,哺育全村儿女。塘水夏冷冬温,塘里除了人工饲养的鱿、草、鲢、鲤等高产鱼种,还有自然繁殖的珍贵
4、的鳗、鳖、鲶等。鲜水塘是清流闻名遐迩的淡水鱼盛产地,是鲜水村的聚宝盆!”这位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抓住了鲜水塘形状、水质和盛产淡水鱼这些特点,以生动、优美的语句把美丽、富饶的鲜水塘展现在我们面前,表达了对家乡鲜水塘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学生已经将学到的知识内化,并转化为写作技巧,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广泛阅读,注重积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正说明阅读对写作的作用。许多名人作家的作品之所以闻名,除了有丰富的直接的生活经验,还有他人的间接经验,学习他人的写作技巧。如,马克思用了40年时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刊物,其中所做笔记就
5、有1500种以上,终于写成了《资本论》;司马迁从青年时代起就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才完成了被誉为“千古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作为小学生,他们的生活经历简单,知识贫乏,写的文章空洞,枯燥无味。所以语文教师要教育学生多看书、读好书,吸收课本中的“营养成分”。在教学中,我注重读的同时,让学生把课文中优美的词句、感人的片段摘记下来,分类整理为:景物描写、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心理活动描写。如:景物描写:“目之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十一册《林海》)环境描写:“在写第一个字以前,他担心地朝门口和窗户看了几眼,又斜着眼看了一下那个
6、昏暗的神像,神像两边是两排架子,架子上摆满了楦头。”(十一册《凡卡》)人物描写:“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十二册《卖火柴的小女孩》)心理活动描写:“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已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十二册《穷人》)学生积累了课本上的许许多多的素材,提高了他们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和写作文的兴趣。如:十二册第四单元的习作要求:请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个人、一件事或一堂课,写一篇文章,题目可以用“难忘的……”。一位学生在《难忘一的件事》
7、中这样写道:“哼,该死的卫生委员,这又脏又臭的厕所也敢安排我去扫,我在家可是个‘小皇帝’,家务事连个手指头都没碰过,我就在这儿袖手旁观,看你能把我怎么样!”这位学生把平时从课本中积累的素材,变为自己作文技巧的迁移,通过心理活动描写,把一位怕苦怕累、怕脏怕臭、怕劳动的孩子展现在我们面前。 三、选准范例,自改作文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文不厌改”之说。新课标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那么,如何进行作文修改呢?叶圣陶先生说过:“修改文章的权力首先应属于本人,老师只给些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