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176326
大小:6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0
《受众视域中的网络恶搞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受众视域中的网络恶搞文化关键词:受众X络恶搞主体性[摘要]:X络社会的崛起,媒介样态的改变,为受众主体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尤其是近年来兴起的X络恶搞文化,给受众摆脱传媒强势、确立自我认同带来了某种程度的希望。本文援引文化研究学派的“抵制”概念分析了恶搞群体的身份建构策略,继而从观展/表演范式出发探讨了恶搞群体特殊的文化心理,最后以传播政治经济学派的理论为支撑点阐述了在恶搞文化中受众主体性所受的结构限制。 2005年末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将X络恶搞带入了一个鼎盛时期。两年多来,恶搞形式层出不穷:PS、电影剪辑、方言配音,恶搞对象也由影视作品转向现实生活中的名人,直至红色经典、英雄
2、人物。针对这股恶搞风潮,学术界与各大媒体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恶搞文化作为一种草根文化兴起的积极意义,以及恶搞人性化、合法化的尺度。而笔者拟从受众的角度对新的媒介景观中恶搞文化群体的主体特色进行一番学理分析。 关于主体(subject)一词,我们可将其视为“受制于什么”(subjecttosomething),只是这个“什么”一直在变。之前,法兰克福学派从大众文化生产的一端看到了主体受制于社会文化结构的面向,认为大众文化所产生的快感是一种包裹着意识形态的糖衣,当我们沉溺于通俗电影或摇滚音乐提供的感官快乐时,便不知不觉地屈从了意识形态的认知暴力。但是,自英国文化研究学派学者霍尔提出受众的三
3、种解读方式(倾向式解读、协商式解读和对抗式解读)以来,莫利、伊恩•昴、拉德威分别对《全国》观众、《达拉斯》观众以及浪漫小说读者进行了相关研究,“表明了受众的接收不会落入完全臣服于主控意识形态的状况,而是有其自主的创造性空间”,[1]于是受众参与意义诠释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在X络恶搞实践中,我们看到,大众文本的受众依自身诠释去挪用原文本的意义,将原文本拆解、组合为恶搞文本,以文字、静态图片、动态影音档案等形式,发布于X络空间,身兼解码者和编码者双重角色。而其他X友以发表评论、转贴、转寄的形式表达各自的批评或认同,并从中得到乐趣,这不仅体现了X络受众的主体性与能动性,更展现了他们在新的
4、媒介景观中表达自我的独特群体特质。显然,这正是对文化研究学派受众观强有力的证明。 但是,诚如传播政治经济学派对文化研究学派的批判——“根本没有检视人们的消费选择其实是受制于他们在整体经济型构中被建构的位置”,[2]恶搞者的自主权是远不可能达到的理想。恶搞实践虽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由于恶搞文化的寄生性以及恶搞群体所受到的政治、经济方面的限制,他们的抵抗和表演越来越带有强烈的出名与牟利的动机,甚至盼望商业资本对其进行收编,主体的能动性便被消费主义时尚无形且无情地消解了。 因此,笔者认为,与其庆贺X络恶搞文化的革命性意义,不如从身份政治策略、受众心理及传播政治经济学派的观点入手,来深入理解受
5、众主体的真正面貌。 抵制的主体:他者身份的自我建构 本文所指的“抵制”取义于德赛图的《日常生活的实践》一书,他提出:“在日常生活的舞台上,既存在着支配性的力量,又存在着对这种支配力量的反制;压制者和被压制者及反压制者都在这个场所中出现;日常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场持续的、变动的、围绕权力对比的实践运作。”[3]这一实践状态被归纳为德赛图的一个重要概念——“抵制”。这种抵制既不是暴力革命,也不是针锋相对的正面冲突,而是“文化意义和象征意义上的一种‘抵制’,着眼点在于大众或者说‘弱者’在文化实践中,如何利用‘强者’或者利用强加给他们的限制,给自己创造出一个行为和决定的自由空间。”[4] 例如
6、他在书中列举的“假发”(laperruque)现象,一些雇员们在工厂、办公室这些场合,表面上为老板工作,实际上却为自己干活:可以用上班时间写情书或者借用车床为自家客厅打家具。这样的抵制战术在现实生活中俯拾皆是,在文化实践中,被支配的社会团体也完全可以通过运用某些巧妙的策略,避开压制性的权力,实施个人的、小集团的违规,使文化商品不仅是消极接受的对象,也成为接受者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颠倒其功能,使之部分地符合自身的利益。 “德赛图的研究为那些与被归为‘文化消费’范围的实践交锋的批评家们提供了一个标准。”[5]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恶搞者,对于原文本来说,他首先是个受众。一方面,他
7、将面对原文本所偏好的解读预期,如《无极》所传达的三个宏大而永恒的命题:自由、爱情、命运;而另一方面,他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抵抗和改进策略,对原版大众媒介文本以及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抵制。策略,不仅指向一种对抗式解读,如在影片真情流露的对白环节却出现笑场的局面;也包括了颠覆性的创作,如胡戈由《无极》的受众转换为制,在接收了大众文化的媒介产品之后,利用原文本的素材反刍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一个馒头引发的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