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之于知识 犹如汤之于盐

情境之于知识 犹如汤之于盐

ID:21172258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0

情境之于知识  犹如汤之于盐_第1页
情境之于知识  犹如汤之于盐_第2页
情境之于知识  犹如汤之于盐_第3页
情境之于知识  犹如汤之于盐_第4页
资源描述:

《情境之于知识 犹如汤之于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文章介绍了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在特定的情境下更易于接受。选择恰当的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学生发展需要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情境;知识;政治;教学实践;感悟  :G633.2:A:1002-7661(2011)07-039-01      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读罢此言,回想自己教学实践的成长过程,感悟颇深。  一、让学生直接吃盐—课堂注重知识灌输  记得刚走上工作岗位,我认为教师只要熟悉教材

2、、勤于工作,上课认真讲解,督促学生去记去背就能取得好成绩,就算是好教师。那天,我开设校级公开课,讲授“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上课一开始,直接把话题引入本课正题:“生产和消费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并把它板书在黑板上。接下来,我对生产决定消费几方面的表现和消费对生产反作用的几个表现作了详尽的讲解,自我感觉良好:讲解到位,板书详细,表情自然亲切,此时的我全然陶醉在自我的“讲解”中,忽视了学生的存在。当“讲解”结束后,我想检查一下学生听得怎样?于是,我提出了第一个问题:“金融危机之后,有的地方发放消费券,这是为什么呢?”不知是什么原因。长久的等待、沉默、

3、尴尬。最后,我只有自己打破沉默,自问自答。  我陷入思考:在教学中只重视或强迫学生掌握具体知识,而不重视引导学生探究和体验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过程,使课堂成为教师的独角戏。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只会死记硬背,思维和创新能力较差,更不懂超越教师和教材,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  二、让学生喝无盐的汤—课堂追求形式,忽视教学  自那次公开课之后,我反复思考,决定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技巧,创设各种教学环境吸引学生的眼球,打破课堂沉闷的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于是,在每堂课前,我上X搜索大量的素材资料,如在讲商品时,展现市场琳琅满目

4、的商品;在讲就业时,播放视频:大学生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艰难地寻找工作,素材五花八门,有时还穿插一些有创意的活动,把每堂课都上得很热闹。一段时间下来,学生上课很活跃,不再瞌睡,可每次测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令人满意。我又陷入思考:在处理“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关系的问题上走向了极端,过于强调“情境”的创设,而忽视了知识的教学,学生犹如喝了一碗没盐的清汤,没有营养,没有知识。  三、让学生喝含盐的汤—知识融入情境,在情境中思考  通过对自己教学的反复思考,知道了创设教学情境的妙用。在教学中,我又努力尝试着、实践着,如在教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

5、我尝试采用情境导入——问题引领——知识呈现的方式帮助学生化文本为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上课伊始大屏幕演示三种情境:  镜头一:“购物跟着打折走,买保健品跟着广告走”;明星用什么洗发水,我就用什么洗发水。  镜头二:消费追求时尚、个性——标榜“我就喜欢”,崇尚“我有我风格”“我的地盘我做主”,不满足于标准化、模式化,喜欢追求时尚、新鲜、前沿的消费潮流。  镜头三:追求享受和品牌——吃要美味,穿要名牌,玩要高档,讲究排场,互相攀比,品牌意识鲜明。  讨论(自由发言):(1)这三种情境各是什么心理?你是不是也受过这种心理影响?  (

6、2)这种现象在你周围的同学中存在吗?应怎样看待?  (3)你认为如何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针对上述三种情境的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①从众心理。指出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做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②求异心理。指出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的认可,考虑代价,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③攀比心理。这种消费心理是不健康。应该提倡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做一个理智消费者: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新课程改革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全新的事物,需要我们在课改中不断摸

7、索,不断成长,不断感悟。政治课理论性强,教师一味灌输使学生如鲠在喉,难于下咽;只重情境的创设而没有知识的落实,学生就像看一场热闹,结果一无所知。因此,政治课教学应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思考、感悟知识并不断升华,这时才能感觉到政治课的魅力。这犹如盐溶于汤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吸收盐分,从而有内涵的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