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

论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

ID:21159155

大小: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0

论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_第1页
论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_第2页
论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_第3页
论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_第4页
论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当今社会交通肇事犯罪越来越多,交通肇事罪已成为一种常见的高发犯罪。虽然我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交通肇事逃逸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仍有许多争议的地方。  关键词:交通肇事;逃逸;认定    1.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含义  1.1学者观点  关于肇事后逃逸的含义理论界有不同的观点。概括地说有以下几种:一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重大交通事故,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二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重大交通事故,为逃避法律追究而不依法报警、保护现场、等候处理等,私自逃离现场的行为;三是指事故当事人明知已发生交通事故,不履行相关义务而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四

2、是指不依法报警、保护现场、等候处理而私自逃跑。我们认为,上述几种观点都有其不足之处。第二、四种观点中用了"私自"一词不够恰当。因为就违法的逃跑行为而言,私自逃跑是与允许逃跑相对而言的。因为并不存在允许逃跑的情形,所以用私自一词来界定逃跑不够恰当。第一、二、三种观点都把逃逸定义在逃离现场上,这使得逃逸适用的范围过于窄小,不利于惩治犯罪。如果肇事人把被害人送往医院抢救后害怕承担责任而逃跑。根据立法精神这种行为也应该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如果只把范围界定在事故现场上则会使肇事者逃脱法律的追究,不利于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因此,不能把逃逸的范围只界定在逃离现场上。当然,上述各种观点也有合

3、理之处。有些观点从履行法定义务出发来定义交通肇事后逃逸,这是与我国立法相符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七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必须立即停车,当事人必须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必须移动时应当标明位置),并迅速报告公安机关或者执勤的交通警察,听候处理。法律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有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及时报告的法定义务。这些义务的产生是基于当事人先前的交通肇事行为。如果当事人不履行这些法定义务,将要承担不作为的法律责任。从"不作为"这个方面看,把交通肇事后逃逸同不履行法定义务结合起来是合理的。  1.2我国法律规定  我国法律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定义已有明确的规定。《最

4、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关系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二条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我们认为,《解释》对交通肇事逃逸的定义没有局限于逃离现场,这是其可取之处。但是仔细分析尚有不足。以逃避法律追究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目的,有些过于片面。比如,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没有逃离现场而是在现场冷眼旁观不实行救助,显然这种行为比一般交通肇事行为要恶劣,应该适用刑法第133条第二档法定刑,但是根据《解释》只能按基本的交通肇事罪进行处罚,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有的学者这样定义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人明知发生

5、了交通事故,能履行而不履行救助伤者的义务的行为,或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不保护现场、不报警以及逃避事故责任认定的行为。"我们认为,这样定义比较全面,且方便对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处理。  2.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  2.1前提条件  交通肇事后逃逸应以构成基本的交通肇事罪为前提。从刑法133条的规定可以看出,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作为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节来规定的,即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必须先构成基本的交通肇事罪。如果先前行为没有构成基本的交通肇事罪,即使逃逸也不在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范围之内。通过对《解释》第二条第一款和第二条第二款的分析,可以得知如果行为人先前行为没有构成交通肇事罪而为逃避法律追究

6、逃离事故现场的,只构成基本的交通肇事罪。这里需要思考的是刑法133条把交通肇事后逃逸和因逃逸致人死亡作为基本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节,但是《解释》第二条第二款(六)又把逃逸作为基本交通肇事罪的定罪情节,我们认为这样规定有些不妥。按照《解释》第二条第二款的规定,交通肇事致1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即行为人先前的行为没有达到基本交通肇事的犯罪标准因为事后实施了逃逸行为而被定为基本的交通肇事罪。这是与刑法犯罪行为论和因果关系论不符合的。犯罪行为论认为犯罪行为实行终了之后,其后发生的行为不能与终了之前的行为并列作为犯罪构成的要

7、件。逃逸是肇事之后的行为,与肇事的法律性质不同,不能成为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从因果关系论来看肇事在前逃逸在后,逃逸不可能成为肇事的原因。所以这样规定是不妥的,虽然逃逸行为主观恶性较大应该严惩但是立法者也应遵守一定的立法规则。  2.2主观方面  行为人主观上明知发生了交通事故而逃逸。如果不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而离开现场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只能认定为基本的交通肇事罪。如一司机夜间行路撞到了行人,因为天太黑看不清路,觉得可能是撞到了石头就继续赶路,这种情况下司机不知道发生了交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