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交通肇事逃逸的责任认定

试论交通肇事逃逸的责任认定

ID:45999312

大小:78.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20

试论交通肇事逃逸的责任认定_第1页
试论交通肇事逃逸的责任认定_第2页
试论交通肇事逃逸的责任认定_第3页
试论交通肇事逃逸的责任认定_第4页
试论交通肇事逃逸的责任认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交通肇事逃逸的责任认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交通肇事逃逸的责任认定试论交通肇事逃逸的责任认定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机动车已走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但是,在车辆快速增加的同时,交通事故也随之增加。同时,由于许多车辆驾驶者法制意识淡薄,缺乏足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个人修养,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了逃避赔偿和制裁,一走了之。近年来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更是大幅度增加。为了突出对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打击,刑法对有关交通肇事的内容进行修改,加重了对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刑法》第133条对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问题作了这样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

2、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J在实践中,对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以及有关交通肇事“逃逸”的相关问题的讨论,成为了一个热点问题。下面就来详细谈谈交通肇事逃逸的相关问题:一、交通肇事逃逸的概念认定(一)'什么是交通肇事逃逸?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70号令)》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肇事逃逸的构成条件主要有:(1)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

3、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如果行为人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而离开现场,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如〈案例1>=XX年8月,贵州省遵义市孙某驾驶满载沙石的重型自卸车在向右转弯时,将同向步行的张某刮入车下并从其身上碾过。致张某当场死亡。而当时孙某对此一无所知,仍然继续驾车行驶,直至被人发现将其截获。本案中,孙某虽然离开了现场,但因其主观上对张某身亡这一交通事故并不“明知S故不宜认定其“交通肇事后逃逸S只能认定其构成一般交通肇事罪。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明知”,是指行为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S如果行为人“应当知道

4、^自己的行为造成交通事故而装作不知道,逃离事故现场的,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2)主观上是为了逃避事故责任,逃避法律的追究;实践中,肇事人逃跑的目的大多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但也有少数人是因为其他目的,如害怕遭到被害人亲友及其他围观群众的殴打而逃跑,这些人往往在逃离现场后,很快通过报告领导或报警等方式,接受法律的处理。显然,这些人的主观恶性要小得多,因此,有必要在认定时加以区分,以保证准确适用法律,做到不枉不纵。如〈案例2〉:司机宋某违章驾车,将一行人于某撞死,正当宋某对于某进行抢救时,于某的亲友及当地群众闻讯赶到,持械

5、对宋某进行殴打。宋某被逼无奈,驾车逃离现场,直接到当地公安派出所报案。本案中,宋某的逃跑行为就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O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行为人出于正当目的逃离现场后,必须及时向有关机关报案,接受法律处理,否则,如果行为人一逃便杳无音信,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3)客观上实施了逃离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彳亍为。这里有争议,有人认为仅仅将其限定为逃离“事故现场”,而实践中大多数并不拘泥于“事故现场”,而是与“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行为一并来考虑的,如案例3>李某驾车撞人后没有停车而是驶离现场,在其逃离现场途中,被公

6、安交警擒获,但李辩称,肇事后,由于害怕被害人家属殴打,驶离现场,并准备到单位向领导汇报并等待警方处理。本案中,虽李某离开了现场,并且未向公安机关报案,但其主观目的是怕受到受害方家属殴打,同时有通知领导并有投案自首的意愿,在考虑到肇事者的主观目的和客观条件之后,可以不认定为“肇事逃逸”。总之,要看具体情节。(二)、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发生的特点1、道路交通事故逃逸案多发生在阴雨、雾天和雪天,因为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车辆'行人稀少,能见度低,难于发现,使逃逸者认为有机可乘。2、发生的时间多在夜间。3、多发生在乡间公路和偏僻公路,人车稀少,

7、有利逃逸。4、外地过境车辆驾驶员,易抱侥幸心理,肇事后逃逸。5、无证酒后驾车者,在畏罪心理驱使下,易发生逃逸行为。6、借车或公车办私事者,为推脱责任,易发生逃逸行为。7、从年龄分布看,逃逸案中青年驾驶员居多,尤其集中在25-35岁之间,因为他们顾虑较多,侥幸心理特别重。8、事故一般发现较晚,肇事车逃离现场、人证、物证缺失,致使现场勘查困难。(三)、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心理分析:K驾驶员逃避追究法律责任,发生事故特别是发生重大事故,驾驶员在畏罪心理的驱使下,为了逃避法律的追究而驾车逃逸,这是主要原因。2、驾驶员法制观念淡

8、薄,职业道德水平低,抱有侥幸心理,能跑则跑。3、无证、无牌、私自出车等,驾驶员怕事情暴露,而驾车逃跑。4、打击不力。由于警力财力不足,手段的落后、侦破不力,再加上对逃逸驾驶员的处罚有时较轻,加重了逃逸人员的侥幸心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肇事逃逸的司机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