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148554
大小:5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0
《浅议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改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改进摘要:当前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存在不足,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以光的折射实验为例,提出改进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光的折射 一、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中,物理实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课堂演示实验在教学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这无疑应该得到肯定。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强大压力、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实验设备不足及实验技术落后,演示实验仍是极其薄弱的环节,这种状况将影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许多课堂演示实
2、验,往往只是重实验演示的操作过程,而轻实验分析的过程。教师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急于用实验现象建立概念和归纳规律,对演示实验的目的、设计等并没有给予充分的分析,学生很大程度上只是在视觉上觉得新鲜,可在思维上却没有多大收获。 以上现象在我们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并不鲜见,耗时与学生收获不成正比。我尝试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如何改进初中物理演示实验,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并辅以具体案例。 二、以光的折射实验为例改进初中物理演示实验 光的折射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也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学现象的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很多光的折射现象,对这个现象也很感兴趣,
3、但学习起来却普遍感到困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的折射规律,我对光的折射演示实验作了一些改进。 1.实验改进思路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光的折射》一节中,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情况时运用了一束激光射至空水槽底的某点,接着向水槽内注水,然后让学生观察。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是水槽底的亮点改变了位置,然后经过一系列问题的回答,如“从空气中入射的光线在进入水中后,光线向哪个方向偏折?”“入射的光线和偏折的光线是否在一个平面内?”等,最后得出光的折射规律。教材中还用“在水面上喷些烟雾和在水中滴几滴牛奶,来显示光路”,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烟雾的制作、浓度,水中牛奶的多少以及教室内光亮等因素都
4、会影响光路能否清晰地显示出来,而且加在水里的牛奶在实际的实验中会使光的强度减弱,反而会影响演示实验的成功进行,这样会给学生对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带来困惑。如何才能把在空气中和水中的光路清晰显示出来呢?如何才能在改变入射光线时能清晰地观察到折射光线的变化?甚至如何可以量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度数?如何才能观察到光垂直射到水面上时光路的情况呢? 2.实验准备 激光笔、长方体透明容器、白色可折塑料平板、水等。 3.改进光的折射实验的具体做法 按照实验要求把塑料板固定在容器中,然后在容器中倒入适量的水;让激光笔的光沿塑料板上的某根线斜射入水中,观察折射光线的情况;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
5、察折射光线的情况;把塑料板沿竖向中间线向后折,使左右两面不在同一平面内,再使激光沿塑料板上的某根线斜射入水中,观察情况;让激光笔的光沿塑料板垂直射入水中,观察折射光线的情况;最后得出光的折射规律。 4.需要注意的事项 塑料板要平,厚度以1~2mm为佳,太薄板容易弯曲,光路的呈现也不清晰,太厚不易折。若找不到白色塑料板,用漆将它涂成白色也可。另外,还应把塑料板卡得紧些。为了更好地观察实验情况,可在塑料板上画些直线以便观察光折射时的偏向,也可在塑料板上标上角度,可更精确地测定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度数。 5.实验改进的效果 实验改进后,减少了很多步骤,特别是减少了有关实验物品的准备
6、,既节约了成本,又降低了演示实验操作难度,而且即使是条件较差的学校也具备实验条件。另外,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效果明显,也更方便,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三、进一步改进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几点建议 根据本人在光的折射实验及其他演示实验中的体会,对演示实验略微做了一些改进,不仅不会影响教学效果,反而更有助于学生掌握并理解物理规律,而且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也大有裨益。 1.故意出错,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质疑精神 创新的前提条件是要发现问题,因此要求学生首先具备较好的观察能力。同时,发现问题后,还必须具有揭发问题的勇气。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往往教师说什么
7、做什么,学生便记什么,没有自己的思考,发现不了问题。即使发现了问题,出于对老师权威的害怕,也不敢提出质疑。要改变这种状况,建议在部分演示实验中,教师有意出错,比如改变实验的操作步骤,或者故犯实验中的某些注意事项。当然教师事先就得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操作过程,找出其中哪些操作是错误的。由于要求学生找错误,学生观察得就会更加仔细。并且错误如果由学生自己说出来,记忆会特别深刻。更重要的是,学生懂得了教师的操作也并非是十全十美的,其中也可能包含着各种错误,需要把它找出来加以纠正,这样既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