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课堂中的情境教学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情境教学

ID:21142180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9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情境教学_第1页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情境教学_第2页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情境教学_第3页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情境教学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情境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音乐课堂中的情境教学新课程标准中对音乐课的教学明确指出: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课堂中的情境教学。所谓的情境教学,是指通过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所创设出的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场景,并且所创设出的情景能把学生带入教学氛围中,师生在此情此景中能够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音乐课的情境教学运用音乐特有的艺术魅力,教师通过语言、声音、图画、表演等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全情投入事先设定好的艺术氛围,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音乐。  一、教师语言魅力带入情境  语言是音乐课中情境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了无生趣的的语言会让人感觉乏味,

2、生动形象的语言却可以让人激发人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我们教师讲课的语言就要生动形象,充分运用声调的抑扬顿挫,用语言的魅力把学生带入音乐的世界,课前的教学设计还应注意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是否得当。如教唱歌曲《小红帽》时,笔者一进课堂就跟小朋友们说:“今天小红帽要去外婆家,她不但给外婆带去了糕点,而且还要送给外婆一首好听的歌曲呢!”有些小朋友已迫不及待地问:“老师,我们也很想听呢,她怎么还不唱呢?”笔者再笑着说:“听!她的歌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教师语言的刺激,将学生的思维、好奇之心充分调动出来,让学生在疑问之中,全身心地沉浸在音乐中。  二、图画、录音再现情境  利用

3、图画再现教材,就是利用儿童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识特点来再现情境,此过程应当主导学生的认识及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比如:笔者在教《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时,先让学生想象春天的景色,然后在纸上用彩笔描绘出景象,再利用录音播放鸟的叫声、河水的流淌声。让学生闭上眼聆听这美妙的音乐,他们的眼前仿佛会看到美丽的田野、多彩的山花、快乐的小鸟,耳朵会听到小溪欢快的流淌,身临其境,闻到了山花和青草的气息,对歌曲内容有了形象的理解。再教唱此歌时,学生们在创设的意境中,学得非常认真,歌曲掌握也很快,达到了预先设计的效果。  三、生活展示情境。  音乐教学应当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比如

4、:带领学生依据歌曲的情景走进大自然,听溪水快乐的歌声、鸟儿们欢快的叫声,陶醉在大自然原生态的美妙乐曲中。不知不觉时,学生就会随着这美妙的自然音响哼唱起来,感受到音乐的存在、生活的美好。  四、表演体会情境“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音乐与表演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充分表现歌曲的内容,通过活灵活现的表演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在课堂中让学生自己进入角色、扮演角色,歌曲中的角色不再是音乐书上的,而是同学们自己。教师根据歌曲的特点自制一些形象的教具,如头饰、卡片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对教材中的角色必然会产生亲切感,从而加深内心的体验。以角色扮演体会情境,用得最普通的是童话、故事

5、中角色的扮演,例如《小熊请客》一课,学生戴上自制的头饰,教室里的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同学们兴奋异常,争着扮演。歌曲中的角色一下子真实地出现在学生的面前,他们成了热情的演员或观众,全部进入了情境之中。再如,在低年级学生欣赏乐曲《龟兔赛跑》时,启发学生想象乐曲所描绘的情景,请他们分别扮演各种角色,有扮演谦虚的小乌龟,有扮演骄傲的小白兔,还有的演森林中的各种动物,这样就将情、景、音乐完全的融在一起,使学生对塑造的音乐主题形象有了深刻的体会;学生在自由探索中的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五、多媒体展示情境  现代化的多媒体在展示音乐情境中具有快捷、方便、形象

6、、生动等优点。它可以营造出声画并茂的情境,学生能很快进入到音乐情景中去,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如在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之前,先给学生讲述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让他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并结合视频观看一些有关的图片和录像,使他们产生崇敬的心理,再让他们认识国旗和国徽。播放庄严的天安门升旗仪式及各种国际比赛中,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后,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场高唱国歌的录像,从而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为更好地理解歌曲内涵感受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音乐的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使学生变“学会音乐”为“会学音乐”

7、。给学生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以多种方法使学生在感知教材的基础上,让乐曲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情境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进而达到音乐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