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ID:21024269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8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_第1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_第2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_第3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_第4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的  现在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多数是在校的学生。学校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圣地和培养人才的摇篮,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显得特别重要。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全方位多层次地渗透德育教育。因为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特别是世界观的形成和知识的积累大多是在学生阶段,因此,发挥学校德育工作的优势,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奠基工程。  学校的主要教育形式是课堂授课,学生在校受教育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课堂里度过的。因此,广大教师结合日常教学内容,找准道德教育的切入点,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教育是学校

2、德育最基本的而且是切实有效的途径。而语文课程在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中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材中每篇精选的课文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蓝本,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特性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具有渗透性  渗透性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品德教育的基本属性。首先,思想品德教育渗透于语言文字训练的各个环节中,即渗透于识字、阅读、作文各种课型中及字、词、句、段、篇等基本训练的过程中;其次,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即课堂教

3、学、作业、考试之中。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具有层次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品德教育,同品德课教学一样,也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随年级段的不同,表现出层次性。这样,既可避免了教育内容的重复,又可使思想品德教育易于学生接受,收到实效。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具有审美性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选文多是文质兼美的,语言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谐,而作品无不是运用言辞来表达人物的思想。因此,语文教学的过程实际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可以说,小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性决定了其中的德育教育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同样具有审美性。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4、具有共鸣性  语文教学要想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必须积极吸收学生感情的参与,没有感情参与的教育是失败的。教师教学时不但要吃透“辞”“理”,也要深挖其“情”,只有使文章之“情”与学生的感情产生共鸣,才能有品德教育可言。  (五)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具有针对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还要有针对性。其一,要针对教材的特有内涵进行;其二,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其三,要针对政治形势的需要进行。很明显,小学语文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增强教育教学效果,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应注意的问题  (一)忌将德育变

5、成空洞的说教  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这是人的德性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抽象的道德戒律,只是说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为了对学生进行德育而直接向学生进行灌输一些德育的教条,这样学生不仅不会接受,甚至还会排斥,教育效果不甚明显。语文课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的德育不是强加的,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必须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渗透。  (二)忌将德育活动搞成做秀  有的学校喜欢在特别的日子、特别的地方,带领学生做义务劳动,开展学雷锋活动等。他们在劳动时戴着很不协调的红色丝带,上面还醒目地写着“某某某学校”,在灿烂的阳光下,显得格

6、外的刺眼。这种德育的做秀活动不易将美好的德育思想深深地扎根于学生心灵的土壤。  (三)忌用行政的力量去实施德育工作  我们应对学生实行人文关怀,就是要以人为本,要把关怀作为德育的内在要求,去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感情世界,关注学生的生命。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这是人的德性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抽象的道德戒律,光说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我们用简单粗暴的行政力量去规范学生的道德问题是很难奏效的,必须彻底改造教师行为文化,最后通过教师行为影响学生的行为文化,不能靠行政的力量去规范学生行为。  (四)忌不切合学生年龄、心理实际的德育 

7、 德育不是驯服人的过程,而是像佛主一样度化人的过程。所以,师生间的人格平等与相互尊重是德育的前提,不能压抑学生的天性去制定成年人喜欢的规矩。任何漠视学生的权利,对学生缺乏人文关怀等不好的规矩、制度都应完全唾弃。  (五)忌为德育而教育学生  过去,我们把“利他”“奉献”和“自我牺牲”等看作道德的核心,从而失去了自我。这种行为不能作为道德的楷模而受到表扬或大肆宣扬,相反还应受到劝阻和批评。因为这些行为已经侵犯了自身的基本人权。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可贵的,都应珍视,每朵花都有盛开的权利。人性是德育的起点,也是德育的终点,是德育的立身之本,不能为德育而教育学生。

8、  总之,我们要通过语文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把学生潜在感情和理性的能力都挖掘出来,发挥出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