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音乐课的创新教育

浅析初中音乐课的创新教育

ID:21023815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8

浅析初中音乐课的创新教育_第1页
浅析初中音乐课的创新教育_第2页
浅析初中音乐课的创新教育_第3页
浅析初中音乐课的创新教育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初中音乐课的创新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初中音乐课的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取向的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成为当前音乐教学改革的大问题,作为创造性最强的学科之一,音乐在人的发展和个性特征形成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最大优势即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音乐学科的实践性特征,教学内容所具有的体验性和操作性特征,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课堂活动的形式多变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和谐”的气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乐曲的内容,展开无拘无束的思维、想象、表现,在融洽的气氛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创设提问环境,有利于萌发创新意识  敢于提出问

2、题、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挑战权威是创造者重要人格特征的具体体现。学生们的知识活动、时间活动经常性地接受挑战,思维不断被激活,理论与实践不断相结合,长此以往,就会产生新的灵感、新的想象、新的问题和新的创意。由于音乐的非语义性,起伏跳跃的旋律充满了自由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音乐自身的这一特点,通过让学生描述听后感的方法来激发他们想象。如一位教师在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欣赏教学时,先启发学生,而后请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并说出对乐曲的感想。由于每个人的经历和生活背景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所以学生们在课堂上用文字描述了许多画面:“柳树在轻轻的摇曳,好像美丽的女孩在梳理她漂亮的长

3、发”;“在碧蓝的天空中,有一对鸟儿在自由地飞翔”。可见给学生一定的想象和联想的空间,让他们畅所欲言,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做出新的猜想,这样他们的创新意识才会不受压抑,他们的创新欲望才能得到萌发。  一些成功的教学实例表明,在课堂上故意做错误的讲解和示范,也可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这时学生的学习态度定会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长此以往,学生的求异思维将会逐渐养成,创新的意识也将由此而生。  二创设激励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有了创新的意识不等于就能进行创新,还要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如,在学唱《青春舞曲》这首歌后,教师利用一些小型打击乐器来活跃课堂气氛。首先把固定的

4、节奏性交给学生,让学生边唱边奏,待到学生的情绪完全被调动,达到激发学生灵感的最佳时期时,教师提出让学生自由创编节奏型,为歌曲伴奏。学生们在创编打击乐节奏型的设计中各显神通,营造出人人参与的精神气氛,通过这一活动,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并达到了制高点,创作欲、表现欲高涨。这种场面只有在师生轻松自如的心境下,通过教师的激发鼓励才能得以体现。  三创设实践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仅仅“敢于创新”还不够,还要“会创新”。创新的方法很多,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加减法”“重组法”等。比如,一位教师知道学生在进行旋律创作,感到困难,这时老师提示学生:“能不能从已给出的两小节

5、的曲谱中删除一些音,把剩下的音调整值后,用来作为后两小节呢?经过反复思考,学生们完成了这个创作任务。在这次的创新实践中,老师使学生掌握了“加减法”这种创新的基本方法。再如,有一位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节奏创作时准备了四张卡片,卡片上分别写有一些如下节奏型。把四张卡片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就形成了小节的节奏谱。老师请学生运用卡片重新排列的方式创作新的四小节节奏型。这实际上采用了创新方法中的“重组法”。  实际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途径是广泛的。在唱歌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为歌曲重新填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歌曲;让学生决定歌曲的演唱形式;指导学生把某些歌曲加上少许对白,改

6、变成有情节的音乐小品等。  在欣赏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边听边用体态或简单的动作表现自己的感受,也可让他们把自己对某段音乐的感受用文字或语言表现出来,当然也可以要求学生把自己听到的内容用一幅画来表达。  在律动和歌舞表演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动作,或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并设计本组的队形变化等。  柯达伊曾经说过:“好的音乐教师,要比歌剧院的指挥重要得多,一个蹩脚的指挥,不过是失败一次,而一个蹩脚的教师连续失败十年,则要扼杀三十批儿童的音乐天才。”总之,只要教师自己具有创新观念,并在教学实践中多动脑筋、多思考、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进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及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的布局上进行

7、精雕细刻,就一定能顺利且准确地实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学目的。  〔责任编辑:李继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