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941834
大小:4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8
《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摘要:小学生写作文的过程,就是对生活的认识过程。教师教学生写作文,就是帮助学生树立生活观念,激发对生活兴趣,培养观察生活的方法。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作为作文教学的内容,把学生引入写作世界中去,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从敢说、敢写到乐说、乐写再到善说、善写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习作兴趣的培养策略研究。 关键词:生活作文;习作兴趣;亲近生活;习作入口;习作评价 一、淡化作文概念,让学生心灵自由 作文教学要从学生的
2、心理特点出发,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自由表达的权利,让他们在作文中无拘无束地自由发展。如刚进初中的学生,面对新的环境,课程的增多,有的同学很好奇,有的同学很苦恼,还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第一次作文,我没有指令性地为文而文,而是亲切地与他们聊天:小学与初中有什么区别,认识了哪些新同学和新老师,校园美不美,读初中累不累等话题。学生们很乐意告诉我他们内心的话,很踊跃。待到高潮处,我话锋一转,要同学自己拟题书面告诉我,用这样迂回的方式提出了写作的要求,甚至连作文这个专有名词也不出现在作文课上。于是《我的新同学》、《我的新老
3、师》、《我的新学校》、《我的苦恼》、《我长大了》等一篇篇文章很快就写起了,他们没想到自己会这么轻松,没有负担地完成了,而且增强了写作文的信心。设计导入力求新,激趣情不动,故辞不发。学生面对作文往往苦思冥想,觉得无从下笔,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对所写事物还处于陌生状,没有情感,没有写作的冲动,尤其没有情感的冲动,自然难以下笔。写作前,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导入,唤起学生对所写事物的认知、情感,进而产生写作的冲动。为了写好《我的老师》这篇课文,我带来了小时侯和老师的一张合影,通过投影让学生欣赏,这时学生一个个盯着照片,好奇地欣赏着
4、,并窃窃私语,争着猜测照片上的人是谁?这时,我打开音乐,满怀深情地说道:同学们,在我的影集里珍藏着一张普通的照片,每当空闲时,我都会端详这张照片,不自禁地想起一个人,那就是我的小学老师,也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张照片上的中年妇女。这时,只听到学生不断地发出惊讶声,稍停片刻,我接着说道:同学们,我的小学生活已过去了很多年,但照片上这位老师却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下面请同学们听这样一个故事这时台下鸦雀无声,学生屏息凝听,讲完后,一阵雷鸣般的掌声自发地响起,我有些许感动,没有想到这一创新设计会带来如此效应,接着我要求学生回忆
5、并说出生活中印象最深的老师,只见学生托腮沉思,满面春风,继而畅所欲言,课堂气氛一下子调动了起来。这样的导入动之以情,拨动了学生情感的心弦,激起了学生情感的涟漪,使之迸发出真实的情怀。 二、以日记为窗口,构筑心理绿色通道 作文原本就是一项非常个性化的精神活动,是个性化的精神活动生成的产品应该是个性化的。日记正是这样一种个性化很强的有着极鲜明主观色彩的练笔。它培养人的好习惯,活跃思维,提高写作,还是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的窗口。灵活自由,形式也可不拘一格,几年来,我提倡学生在写完一篇日记后,根据表达的内容配上恰当
6、的插图,图文并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试想想,在一篇篇精美文字的天边地头配上相映成趣的图画,让学生有一种情绪迁移和情感升华的体验,一种源于心灵向南的创作的愉悦使他们不断地追求完善,又何愁作文没有积极的情绪,又怎能不会提高呢?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而如果学生如缺乏丰富多彩的生活,就会腹中空空,脑中空洞,无写作之本。陆游说:尔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诗外的功夫就是对生活的体验、感受和认识。因此,我们教师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进而感受生活,体验生活,
7、认识生活。如指导写秋景的文章,我带领学生走出了校园,置身于自然,学生心情荡漾,在秋景中漫步,畅游。他们仰望蓝天下自由飞翔的小鸟;扫视辽阔大地上的金黄稻穗、爆裂的豆角;倾听潺潺水流轻柔的流淌声、收割机的轰鸣声;再俯视脚下那飘落的、静静沉睡的片片黄叶,饶有兴致地拾起,玩弄,细赏,想秋天的景,秋天的人,定在学生心灵深处放飞,化为语言文字的也应是真话、实话、心里话了。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之反映。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味生活,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三、让作文评语充满人文阳光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
8、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用这句话做指导思想给学生作文下评语是很有益的。面对学生的作文,就应该像面对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样,不管表现怎么样,老师都要带着发现的铺锄挖掘出闪光的东西。坚持正面引导,让学生从综合性、激励性评价中得到主动发展的动力。在称谓上有亲切感,内容上有激励性,对象上不分优劣,都要给予关注,给他们平等发展的机会,尤其是那些怕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