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934803
大小:75.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18
《明末江南寺院逃禅现象管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明末江南寺院逃禅现象管窥妙智内容提要:明末遗民逃禅,是中国佛教史上的独特现象,对佛教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甲行日注》这本日记的解读与分析,找出逃禅现象产生的原因,其与江南佛教发展的内在联系,还有和江南遗民的逃禅与滇黔一带遗民逃禅的不同。关键词:叶绍袁《甲行日注》逃禅遗民作者妙智,中国佛学院2001级佛教史研究生。一、前言“逃禅”,原为“逃出佛戒,免受束缚”之意,如杜甫《饮中八仙歌》:“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1]《杜甫诗选》,杜甫著,冯至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8页。,是“逃而出”的意思,如“逃墨”和“逃杨”。但是,后来“逃禅”的“逃
2、”却转为“逃而入”的意思,如明朝宏智禅师《广录》卷第八为朱熙载致仕而归作诗曰:勇退归来适旧游,家林禾黍一成秋;黄芦雪照沙头屋,明月波浮江口舟。耕道谁从夫子后,逃禅今与老僧俦;柴桑试问陶彭泽,风味真醇相肖不。[2]《大正藏》卷48,第91页。]所以,现在一般多以“逃避世事,皈依佛法”、“学佛”为“逃禅”。在中国的历史上,每次改朝换代,都会促使社会各方面产生深刻的变革。佛教寺院虽然超出世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在明王朝与满清朝交替的过程中,寺院受到的影响尤其深刻。这个时期,有一些人,因为逃避世事,遁入佛门,于是,寺院里就出现了一些特殊的僧人,人们管这些人叫“遗民之逃禅
3、”,如陈垣先生所着的《明季滇黔佛教考》[3]《明季滇黔佛教考》,陈垣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4]《日记四种》,叶绍袁等著,湖北辞书出版社,1997年2月第一版。,对云南、贵州两省在明末清初的时候遗民逃禅现象做了详尽的论述。这虽然说的是滇黔一带,但这种士大夫逃禅的现象,在全国的很多地方都存在。江南是中国的繁庶之地,也是佛教的兴盛之所,在明末清初的时候,这里的寺院也出现了一些逃禅者。叶绍袁就是这些逃禅者中的一位,他所着的日记《甲行日注》13对自己这段生活做了详尽的描述,非常有代表性。从中我们可以窥见江南地区逃禅现象之一斑,了解此现象产生的原因、存在
4、的形式、对江南佛教的影响,以及与滇、黔一带逃禅现象有什么不同。本文将根据《甲行日注》这部日记,对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加以探讨。二、时代背景明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官军节节败退。山海关外,满清军队虎视眈眈,屡屡入侵内地。明王朝岌岌可危。公元1644年,甲申,崇祯十七年,同时也是满清王朝的顺治元年,在这一年三月,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大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明王朝走向覆灭。同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起义军兵败如山倒,清兵长驱直入,江南一带风声鹤唳。北京失陷后,福王在南京即皇帝位,这个新成立的南明小朝庭,在大军压境的危难时刻,却是奸宦弄权,争名夺利,贪图享乐,统帅之间不思
5、抗敌,反而互相攻杀。广大有志之士报国无门,感到非常失望。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清军破扬州,五月下南京,六月入杭州,江南沦陷。于是,满清迫不及待地推行剃发改服政策,对此三令五申,在六月份这一个月里,就三次发布上谕:六月·····丙辰,谕南中文武军民剃发,不从者治以军法。是月,始谕直省限旬日剃发如律令。······丙寅,申剃发之令。[5]《清史稿》,赵尔巽撰,本纪四。规定:凡清军所到之处,限十日之内,尽行去前半部头发,后半部依满族习俗,削发垂辫,废弃明朝衣冠。实行“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残酷政策,违抗者治以军法。对于坚决抵抗的人,则进行屠杀,清军在占领江南过
6、程中,有几次“屠城”,十分残暴,简直是灭绝人性。具有悠久历史的汉民族,人们牢记“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的古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男人们都很珍视自己的头发,因为这是美和生命力旺盛的象征。如有人头发稀疏或秃发,则遭人耻笑,怎能轻易剃去半边头发、留一条长长的辫子呢?在历史上,中原地区多次被异族统治,但这些异族一般还是尊重汉地的风俗习惯,没有把本民族的服饰习惯,强加给汉人。他们在这方面反而向汉地的习惯靠拢。而满清却要在衣冠、头发上采取一刀切的政策,把是否剃发留辫,看成是否承认满清统治的标准。一纸薙发令,被汉人视为奇耻大辱。
7、许多人宁死也不剃发,结果惨遭屠戮。如果蓄发,就被认为是造反,是死罪。在整个清朝都是如此。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十一月丁卯,故明宗室朱议潀以蓄发论死。得旨免死入旗,给与妻室房地。”[6]《清史稿》,赵尔巽所撰,本经六。吴三桂降清后,本来已经剃发留辫,但当他起兵反清的时候,就正式宣布蓄发去辫,并且以“恢复明朝衣冠”13号召民众和他一起反清。可见,剃发与否具有重大象征意义。有意思的是,历史是不会按某些人一厢情愿发展的。满清虽然在形式上改变了汉人,却在内在的精神的文化上被汉人彻底同化了,清朝覆灭时,满人虽然仍是“胡服”,但已不谙“射骑“了。而汉人呢?民国初年,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