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929588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8
《论物理互动课堂的创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物理互动课堂的创设 成程 摘论物理互动课堂的创设 成程 摘论物理互动课堂的创设 成程 摘论物理互动课堂的创设 成程 摘要:“互动”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特征,物理互动课堂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营造,一是设置认知冲突,催生师生互动;二、创设教学情境,诱发生生互动;三、巧用媒体手段,促进教学互动。 关键词:物理互动课堂;认知冲突;教学情境;媒体手段 教学过程是师生间的一种平等交往与对话,是“师”与“生”、“生”与“生”、“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互动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特征。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这种互动的目的在于既要发挥好教
2、师的主导性,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即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体验学习乐趣、获得知识技能、丰富思想情感、发展学习能力,并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创设这种互动课堂呢? 一、设置认知冲突,催生师生互动 师生间的互动是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和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种互动中,教师可设置认知冲突,并将认知冲突转化为某些问题,让师生间的互动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某物理老师在上《力的合成》(人教版《物理·必修1》)一课时,从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入手引导学生探究互成任意夹角时二力合成的规律时,经历了
3、如下探究过程:第一,通过事例复习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加减”规律;第二,提出问题:互成任意夹角时二力合成是否也符合上述“加减”规律;第三,引导学生得出猜想:互成任意夹角二力合成时,“加减”规律不成立;第四,引导设计简单实验:分别用一个弹簧秤和取向成一夹角的两个弹簧秤提起同一物体,验证“加减”规律不成立;第五,提出探究性课题:实验探究分力与合力的大小关系和方向关系。师生在上述问题探究过程中,教师设置了认知冲突,并引导学生提出猜想,通过简单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进而提出探究性课题,实现了师生间的有效互动。这种师生互动源于认知冲突,极大
4、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设置认知冲突,催生师生互动,要求教师要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对课堂进行有效调控,从而增强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第一,在设置认知冲突时,教师要寻找适合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长度”和“解答距”,如果害怕学生出错而降低思考的难度或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而过分加大思考的难度,都不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第二,要把思考的时间交给学生,不能用教师的讲来代替学生的思考。师生思维的共鸣,是互动的重要表现,学
5、生在充分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常常更让学生受益。第三,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会有教师未曾预设、但有重要教学价值的观点、知识和方法产生,教师要机智地开发和利用这种自然生成的教育资源,不要视而不见,要及时捕捉、加工、提炼和反馈,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实现师生高效互动。 二、创设教学情境,诱发生生互动 学生间的互动即为学生间交流与合作学习,这种互动发挥了集体的作用,学生通过彼此间的信息交流、思想碰撞、相互启发和帮助,使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思维活跃,易于产生联想和创造性想象,从而产生创造性学习的内部动机。教
6、师创设相关教学情境是促进学生与学生间互动的关键。某物理老师在《牛顿第三定律》(人教版《物理·必修1》)一课的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开放的教学情境。上课开始,教师播放了一段足球赛录像,并对运动员踢足球的过程进行了特写:定格与慢放,然后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运动员对足球的作用效果有哪些?这些效果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踢足球时运动员又有什么样的感觉?产生这些感觉的原因是什么呢?足球获得的效果与运动员的某种感觉是否存在着某种联系,并用其它事例加以分析说明。为了探究上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形成学习小组,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与交流,再在教师的引
7、导下在组间交流与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然后教师进行点评与总结,这为“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关系和方向关系”打下了基础。在上述探究过程中,学生积极性高昂,交流充分,达到了探究目的。同时,满足了学生乐于表现自我的需要,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还是在本堂课中,教师引入了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分组开展小课题研究——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关系和方向关系。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各小组自选器材设计实验,一边实验、一边讨论、一边填写课题研究报告,最后得出实验结论并在全班交流研究成果。这种合作探究,每组各成员有分工、有协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
8、性和主动性,拓展了学生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诱发了生生有效互动。 学生间的互动是学生的自主交流与合作探究,教师要把握好指导、点拔和评价的度。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要少给暗示,要延迟结论性知识的显现时间,要让学生等待。在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之后,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