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整体性》教学设计

《地理环境整体性》教学设计

ID:20904314

大小:1.12 M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7

《地理环境整体性》教学设计_第1页
《地理环境整体性》教学设计_第2页
《地理环境整体性》教学设计_第3页
《地理环境整体性》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地理环境整体性》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课程标准】: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纲要求】:1、自然地理要素与地理环境(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2)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目标】:1、根据高考考纲和能力要求编制学案,选取典型例题,学生复习后能掌握该章节的主干知识;2、学生通过训练掌握本章节考点的考核形式和解题

2、的技巧。3、学生的读图获取信息和分析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内涵2、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难点)3、解题技巧和思维的点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案导学【教学过程】:首先明确本部分知识考纲要求,进一步分析高考命题方向。第一环节:基础知识梳理(部分内容学生自学完成,交流统一答案,最后重难点点拨)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内涵:[问题探讨1]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有哪些?[问题探讨2]自然环境各要素间如何相互作用?(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内涵地理环境是由

3、岩石、土壤、水、大气和生物等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地壳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2)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1、气候与水文:降水多的地方,地表水资源丰富;反之,地表水资源则贫乏;而地面湿润、空气中水汽含量大,又会增加降水量。2、水文与地貌:地表水发育,流水的侵蚀作用强烈,往往形成沟谷、冲积扇、冲积平原等地貌;地表水短缺的干旱地区,往往风沙较大,一般形成沙丘、戈壁、风蚀洼地等。而不同的地貌对水文的影响程

4、度也是不一样的,如平原上的河流流速较慢,河道较宽,有利于航运,但泥沙较多;处在高原、峡谷地带的河流,河流的流速较快,河水较清(尤其上游段),由于落差较大,所以河流的水能资源十分丰富。3、土壤与生物(植被):一般肥沃的土壤植被丰富,贫瘠的土壤中植被稀少;而丰富的植被类型又可以给土壤中增加大量的有机质,可以增强土壤的肥力。第4页共4页(3)、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生产功能合成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平衡功能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通过实现。[问题探讨3]以我国西北地区与江南地区为例,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

5、是如何发生演化的?(分析思路:决定因素:地理位置气候水植被土壤)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的演化过程①表现:各地理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演化。②结果:保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问题探讨4]完成下列表格,修建水库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对地下水:水位上升;对生物:物种构成改变或某些物种消失对地方气候:变得温和湿润;下游:泥沙淤积减少,洪水灾害减轻【课堂演练】:【课堂练习1】右图表示的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的

6、相互关系,读后完成下列各题:(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的特点。常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是。(2)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质作用的是,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3)简要说明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课堂练习2】下图反映了地理要素间的哪一功能()第4页共4页A.生产功能B.平衡功能C.消费功能D.选择功能【课堂练习3】(2011·福建文综)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

7、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100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壤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

8、恶化。【课堂练习4】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为西部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人类活动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课题。图1和图2是我国西部内陆某河流流域的区域划分及其土地类型面积较长时期的变化统计资料。据图概述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并指出该变化对Ⅱ、Ⅲ两地的环境影响。变化:灌木林、高草地减少,干旱地增加。环境影响:①天然植被退化,河流径流量减少,水资源短缺;②生物多样性减少;③土地荒漠化加剧或气候变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