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898459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7
《臧僖伯谏观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臧僖伯谏观鱼臧僖伯谏观鱼《左传》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1。 臧僖伯谏曰2:“凡物不足以讲大事3,其材不足以备器用4,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5。故讲事以度轨量6,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臧僖伯谏观鱼臧僖伯谏观鱼《左传》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1。 臧僖伯谏曰2:“凡物不足以讲大事3,其材不足以备器用4,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5。故讲事以度轨量6,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7,所以败也。故春蒐8,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
2、以数军实9。昭文章10,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11,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12,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公曰:“吾将略地焉。”遂往,陈鱼而观之。 僖伯称疾不从。 书曰:“公矢鱼于棠13。”非礼也,且言远地也。 古代史家认为,国君的一举一动都要符合礼法,作为臣下和民众的表率。鲁隐公为了个人享乐,不听臧僖伯的忠告,终于在历史上留下了“矢鱼于棠”的记载。 [注释] 1.春:指鲁隐公五年春季。公:指鲁隐公,前722年至
3、前712年在位。棠:也写作唐,邑名,在今山东鱼台县东北。鱼:通“渔”,动词,捕鱼。 2.臧僖伯:鲁国公子姬,封于臧。僖是谥号。 3.物:物品,这里指下文所说的鸟兽一类的东西。讲:讲习。大事:指祭祀和军事。 4.材:材料。这里指下文的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一类东西。器用:和下文的“器”都是指军用物资。 5.纳:纳入。轨物:法度与礼制。 6.度:动词,衡量。 7.亟:屡次。 8.蒐:“蒐”和下文的“苗”、“狝”、“狩”,分别为春夏秋冬四季狩猎的称谓。蒐,搜索,猎取没有怀胎的禽兽;苗,猎取残害庄稼的禽兽;狝,秋猎
4、,可杀伤禽兽;狩,围猎,不加区分,都可猎取。 9.治兵:与下文的“振旅”都是整治队伍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军事演习活动。外出称治兵,归来称振旅。外出时少者在前,归来时少者在后。饮至:古代的一种典礼。诸侯朝拜、会盟、征伐完毕,回到宗庙里饮酒庆贺。军实:这里指车徒器械和猎获物。 10.昭:表明。文章:这里指不同的车服旌旗。 11.登:装入。俎:古代祭祀时盛祭品的礼器。 12.皂隶:古代对贱役的称呼。 13.矢:通“施”,陈设。 [译文] 隐公五年春季,鲁隐公打算到棠邑去观赏捕鱼。 臧僖伯进谏说:“凡是物
5、品,如果不能用于讲习祭祀和军事,材料不能用于制造军用器物,那末君主就不必亲自去办理。国君的职责,就是使人民的行为符合法度与礼制的规定。所以,用讲习大事的行动来检验法度的差等,就称为法度;用材料来表明器物的文采,就称为礼制。既不合乎法度,又不合乎礼制,这就称为乱政。乱政屡次出现,就是导致衰败的原因。因此,春猎称蒐,夏猎称苗,秋猎称狝,冬猪称狩,都是为了在农闲的时间用这些方式来讲习大事的。每隔三年,还要整治军队,出去举行大演习,演习完毕,再整治队伍回来,到庙堂里饮酒庆贺,祭祀祖宗,清点军用器物。表明器物的文采,分清贵贱的区别,辨别等第伦次,安排少年
6、和老人的顺序,这都是为了熟悉这种表示威仪的礼制的。如果鸟兽之肉不是用于祭祀,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是用于军用器物,国君就不用亲自去猎取,这是自古以来的制度。至于那些山林川泽中的资源,固然都是制造器物所需要的,但那是贱役的小事,有关官吏的职责,不是国君要亲自过问的。 鲁隐公说:“我要去巡视边境。”于是前往棠邑,在那里陈设捕鱼的器具,加以观赏。 臧僖伯托病,没有随从前往。 史官记载说:“鲁隐公在棠邑陈设捕鱼器具。”意思是说,鲁隐公这一行动不合礼法,并且讥讽他跑到远离国都的棠邑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