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力提升的“课桌上的学习”探索

基于学习力提升的“课桌上的学习”探索

ID:20869545

大小:58.5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7

基于学习力提升的“课桌上的学习”探索_第1页
基于学习力提升的“课桌上的学习”探索_第2页
基于学习力提升的“课桌上的学习”探索_第3页
基于学习力提升的“课桌上的学习”探索_第4页
资源描述:

《基于学习力提升的“课桌上的学习”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学习力提升的“课桌上的学习”探索浙江武义县教育局教研室陈力学习力,这是一个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呼之而出的词组。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探索精祌和创新意识是当前与今后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学与教的有效方式,“课桌上的学习”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一、“课桌上的学习”的内涵特征我们认为“课桌上的学习”是相对于“讲台上的学习”而言的。“讲台上的学习”是以教师为中心,其教学表现为:师讲生听、先讲后练、以教定学。而“课桌上的学习”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建构学习,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力与可持续性发展能力,体现“以生为木”的思想,认为学生

2、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有效引领下在“课桌”上主动完成的,它的教学表现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导促学。“课桌上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力、探索发现能力和创新精祌为重要目标,注重结果与过程的和谐统一,追求“学业”与“学力”的共同提升。“课桌上的学习”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我要学习。2.学习方式的“建构性”:我会学习。3.学习过程的“监控性”:我能反思。二、“课桌上的学习”有效发生应遵循的基木原则“课桌上学习”的有效发生牵涉到许多因素,其中是否遵循“课桌上学习”的木质规律是关键性的因素。因此,教师引领学生展幵“课桌上学习”时,要紧紧抓住“课桌上学习”的内在规律,辩证地处

3、理好学与教的关系。我们认为至少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则:1.主体建构性原则:2.学教统一性原则;3.起点真实性原则;4.动态发生性原则;5.反思监控性原则。三、“课桌上的学习”发生与形成的基木流程根据主体建构学习规律,我们认为要把握好以下六个关键阶段:1.学习“发生”的准备阶段:诱发“兴奋点”。该阶段的“发生点”是激起学生学习的“兴奋”。教师在该阶段的导学策略是:紧密结合所学新知,为学生创设一个既有一定的儿童生活情趣,更有思考魅力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思维冲突中拉开学习序幕。1.学习“发生”的启动阶段:引发“初探点”。该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学生独立进行基于己有经验的自主“先学”,它的“发生点

4、”是学生进行初步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冏吋为下一步展开交流储备经验。学生独立建构的方式和探索的难度系数等要因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发展阶段而不同。为了使“课桌上”的独立学习真正“发生”实效,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个基于问题思考的“导学提纲”。2.学“发生”的展开阶段:捕捉“生长点”。此吋教师的导学任务是:在小组或全班范围内(视具体情况而定)展示独立学习的成果,让学生根据导学提纲,围绕着“课桌”通过交流和提问把心中的“话”大胆地说出来。具体可从两个方面展开:①“说出你所知道的”;②“讲出你还不明白的”。教师从学生的疑问中及吋捕捉新知教学的“生长点”,下一个教学环节就顺着这个“

5、发生点”有针对性地推进,实现“以学定教”。3.学习“发生”的形成阶段:生成“内化点”。当学生“课桌上”的独立学习和合作交流的“先学成果”充分展示暴露后,教师要根据捕捉到的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后教”,主要围绕导学提纲,顺着大多数学生的思路进行新知内化的提炼概括活动。4.学“发生”的应用阶段:训练“深化点”。本阶段教师的导学任务是:弄清学生自主训练的“深化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知识联系适吋地为学生提供练习素材,促使学生在“课桌上”主动展开静静地练习,并为学生提供一个再创造、再发展的机会(可寻找有价值的题目再次展开探索或合作交流)。5.学“发生”的反思阶段:延伸“后续点”。在每节课或

6、每段知识结束前,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和过程引领他们进行“反思”:让学生在“课桌上”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展开冋顾,对学习结果进行总结,从中提炼出冇效的学4方法,获得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并将知识和方法迁移到后续学4之中(后续同类学习的“发生点”),进而提高自主学4的能力。反思的内容包括:知识与技能的冋顾、学习方法的总结、提出下一步想探索的问题等。以上是学生新知学习“发生”的基本流程,在实际教学中,根据知识类型的特征和现场学生的情况,会有一些“变式”流程。四、促进“课桌上的学习”有效发生的教师导学策略1.吃透教材“本原”意图一一有效导学的“前提”。我们认为,吃透教学内容的本质,准确

7、理解新课程教材的本原编写意图,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基于问题思考”的导学提纲是促进“课桌上学有效发生的前提性条件,否则“课桌上的学习”必将是不到位的,即“低效”的。怎样才能有效把握“本质”?主要通过对所教内容进行字面关键词的显性解读和透过字面意思进行实质内涵的隐性剖析来获得。如何切实理解教材的本原意图?关键要弄清教材怎样“选材”和“立序”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怎样设计“基于问题思考”的导学提纲?一个好的“导学提纲”应符合四性:“学科的思考性”、“空间的适度性”、“引领的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