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技的典范课件.

古代科技的典范课件.

ID:20846860

大小:1.34 MB

页数:30页

时间:2018-10-16

古代科技的典范课件._第1页
古代科技的典范课件._第2页
古代科技的典范课件._第3页
古代科技的典范课件._第4页
古代科技的典范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科技的典范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代科技的典范元宋时期为什么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顶峰?A、宋朝的局部统一,与少数民族政权和议以及元的大一统为科技发展提供相对和平的环境B,宋元经济,生产力的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物质条件C,宋元时期民族融合加强,与少数民族交流频繁,促进了科技发展D,继承和发展了前代成就E,各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宋元时期的经济情况1.南北农作物交流,农产品商品化加强,如茶树栽培面积的扩大,棉花的种植和推广。南宋时经济重心移到南方;2.手工业生产规模有进一步发展。宋代生产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出现手工业生产中心,各少数民族手工业各有民族特色;3.商品

2、经济活跃,宋代出现纸币,各政权间商贸联系增强,元交通空前发达,商业繁荣;4.外贸频繁。宋设市舶司,元的外贸港口世界闻名。印刷术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代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印刷术先后传到朝鲜,日本,中亚,西亚和欧洲。最早的印刷术是隋唐时期发明并广泛应用于的雕版印刷,北宋发明了活字印刷,元朝王桢发发明了木活字.毕升(又作毕晟,约970年—1051年),

3、中国发明家,发明活字版印刷术。汉族,北宋淮南路蕲州蕲水县直河乡(今湖北省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人,一说为浙江杭州人。初为印刷铺工人,专事手工印刷。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术。宋朝的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记载了毕升的活字印刷术。王桢尚有一项重要的发明,那就是继毕升胶泥活字版后,创制了木活字印刷,而且还规定了木活字的规格及发明了转轮排字架。最后,将制作木活字的方法和拣字排版、印刷等工艺技术流程编写成"造活字印书法″一文,附于其着做《农书》之后。这是历史上记载印刷术之重要史书。唐代留下的《金刚

4、经》是目前世界上最早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868年印)。11世纪中期的宋代,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印刷术得到普遍推广。我国的雕版印刷大约在公元8世纪传到日本,12世纪左右传到埃及,13世纪左右欧洲的旅行家接触到中国的印刷术,14至15世纪欧洲开始流行印刷术。欧洲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德国南部的《圣克利斯托菲尔》画像(1423年印),晚于我国约600年。1450年前后,德国人受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影响,创制了欧洲拚音文字的活字,用来印刷书籍,比毕升晚了400年。印刷术传到欧洲后,改变了原来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接受较

5、高教育的状况,为欧洲的科学从中世纪漫长黑夜之后突飞猛进发展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物质条件。火药的偶然发明火药是中国汉族发明于隋唐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药的研究开始于古代道家炼丹术,古人为求长生不老而炼制丹药,炼丹术的目的和动机都是荒谬和可笑的,但它的实验方法还是有可取之处,最后导致了火药的发明。火箭和突火枪元代火铳火药武器应用于战争,是人类战争历史上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原因:将火药用于兵器制造并投入实战,在我国约开始于唐代末年。。十三世纪到十四世纪,阿拉伯人和欧洲的一些国家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在战场上欧

6、洲人开始接触到火药兵器。火器的应用使得人类战争逐步告别冷兵器时代,战争模式,对战模式以及军队编成都有了彻底的改变。指南针指南针也叫罗盘针,是我国古代发明的利用磁石指极性制成的指南仪器。因此,介绍司南必须从磁石说起。磁石通常称为“吸铁石”,它把许多铁屑紧紧吸在一起,就象一个慈祥的母亲吸引自己的孩子,所以人们称它为“慈石”。指南针对航海等探索大陆的行为影响很大,这令贸易,探险等的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充.黄道婆,又称黄婆,生于南宋末年淳佑年间(约公元1245年),是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县龙华公社)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为生活

7、所逼,十二三岁就被卖给人家当童养媳,她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纺纱织布到深夜,担负繁重的劳动,还要遭受公婆、丈夫的非人虐待。她忍受不了这种非人生活,一天半夜,在房顶上掏了个洞,逃了出来,躲进一条停泊在黄浦江边的海船上,后来随船到了海南岛南端的崖州(今广东省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崖县)。黄道婆只身流落他乡,淳朴热情的黎族同胞不仅在生活上给予她无微不至的照顾,而且把先进的纺织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当时黎族人民已经掌握了比较先进的棉纺织生产技术,生产的黎单、黎饰、鞍搭闻名内地。黄道婆虚心学习纺织技术,并且融合黎汉两族人民的纺织技术的长

8、处,逐渐成为一个出色的纺织能手。黄道婆在崖州生活了二三十年之久,但是她一直怀念自己的故乡,在元朝元贞年间(公元1295-1296年),她带着黎族人民先进的纺织工具(踏车和椎弓等),依依不舍地辞别了黎族同胞,搭顺道海船回到了阔别三十多年的乌泥泾。黄道婆重返故乡的时候,植棉业已经在长江流域大大普及,但是纺织技术仍然很落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