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戏剧文本与舞台演出中的剧场性

论戏剧文本与舞台演出中的剧场性

ID:20829603

大小:3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6

论戏剧文本与舞台演出中的剧场性_第1页
论戏剧文本与舞台演出中的剧场性_第2页
论戏剧文本与舞台演出中的剧场性_第3页
论戏剧文本与舞台演出中的剧场性_第4页
论戏剧文本与舞台演出中的剧场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戏剧文本与舞台演出中的剧场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戏剧文本与舞台演出中的剧场性阎立峰提要:西方戏剧发展史上围绕剧场性一直争论很大,褒贬不一。本文基于价值中立的立场审视并界定该概念,认为仪式性、表现性、交流性及政治性为其客观属性。纵观西欧戏剧史,对于剧场性的自觉认识和价值判断经历了三个阶段两次转向——呈现为剧场性的消解与重构。关键词:剧场性戏剧性第四堵墙返剧场化英语中的theatre和drama,都可汉译为“戏剧”。严格地讲,前者是指作为剧场艺术的戏剧,源于古希腊语theatron,即观看的场所,后者则带有浓厚的戏剧文学色彩。《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对“戏剧性”词条的解释,实际基于dramatic层面

2、,旁边却用“Theatricality”标注。本文中的“剧场性”是就戏剧的剧场演出而言,属于theatrical范畴,倘若称其为“剧场演出意义上的戏剧性”,也许更恰当。迄今为止,所谓剧场性仍缺乏一个完整、规范的界定。从历史上看,史雷格尔首次将“剧场”(theatre)的概念引入戏剧本质问题的探讨中并给予了正面的肯定评价,从而间接涉及到剧场性(Theatricality)。然而在有着几千年以剧为诗传统的欧洲,戏剧理论的主流是“剧诗论”,于是到了阿契尔处“剧场性”变成一句骂人的话。威廉·阿契尔:《剧作法》,吴钧燮等译,中国戏剧出版社,1964年,第41页。贝

3、克则首次将之解释为“适合于剧场目的的”,从而否定了对该词任何粗略、通俗的解释——即“所谓‘夸大过火的’、‘装腔作势的’、‘激起感情的’”。乔治·贝克:《戏剧技巧》,余上沅译,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第51页。但问题在于夸大过火、激起感情等特征与戏剧创作和舞台演出是一种什么关系?本文中我试图反其道而行之,来做一番探究。彼得·布鲁克曾有如下描述:“在戏剧里,多少世纪以来的倾向是把演员摆在远远的地方,在搭起的粉饰一新、装潢富丽、有灯光装置的高高的戏台上——为的是有助于使无知的人相信,他是神圣的,他的艺术是不可侵犯的。”彼得·布鲁克:《空的空间》,刑历等译,

4、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第67页。造成该状况的原因,与舞台在人类早期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中所处的独特地位有关。依照戏剧起源的巫术、仪式之说,最早的演员“巫”的作用就是代表众生与天、神交流。《说文解字》里有:“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巫术、仪式及宗教色彩,使得巫师、教士被赋予了沟通神人的职责,因而在他的迎神、送神、布道和祭祀过程中,必然追求动作、手势的夸张,语言、声调的离奇,行动的影响力和鲜明性,以构成对于接受者(观众)的感召力。成熟时期的欧洲戏剧,礼典、仪式的背景已淡化,但舞台演出时演员为了在广阔的剧场空间中施影响于观众,仍然无论在声音上,

5、朗诵上,还是在动作上都需要特殊的、大幅度的原则。并且随剧场规模的不同,表演的夸张与程式程度也差异很大。有人曾就莱因哈特剧场的演出情况描绘道:“在‘室内剧’只是松动一下手指的事,在‘德意志剧院’便变成了得挥一下手,而在‘大剧院’则变成了把手臂举起来。”斯泰恩:《现代戏剧的理论与实践》(三),象禺等译,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年,第105页。在戏剧文本(drama6)的层面,戏剧体裁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剧中人物的语言、行为、动作及其表达方式不可避免地与生活本身发生偏离。戏剧是对话的艺术,人物性格、情节结构都要借助于剧中人的语言来展示,角色的对白和独白承担着交代剧

6、情、介绍背景、展示舞台场景里不直接表现的行为和事件的功用,同时,为了在宽敞的剧场内给予观众明晰、有力的印象,剧作家往往求诸于主人公激昂慷慨、高亢嘹亮的大段陈述。所有这些,导致了剧中人言语、行为的种种虚拟和不自然。首先,是角色对白的冗长且频繁。托尔斯泰就此严厉批评莎士比亚:“莎士比亚笔下的所有人物,说的不是他自己的语言,而常常是千篇一律的莎士比亚式的、刻意求工、矫揉造作的语言”。托尔斯泰:《论莎士比亚及其戏剧》,杨周翰编《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第504页。其次表现为剧中人物对白时的强制公开性,也就是说,为了阐明剧情,剧作家总是

7、命令式地要求演员不断地自我表述。即恰佩克所说:“登上舞台,我们就变得粗俗了:直截了当地说出一切,与自己笔下的人物和观众交流,我们好象是最差劲的白痴,应该象市场上的商人一样死气白赖地把一切讲清楚。”B.E.哈里泽夫:《戏剧论》,莫斯科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03页。和以上两点相适应,剧本的语言风格及文体也往往带有诗化倾向。英国戏剧家尼柯尔认为:“戏剧语言毫无疑问不是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日常的谈话,如果放到戏里,就会使人感到无法容忍的乏味,而且,也从没有一个伟大的剧本是用这种语言写出来的,不论它看起来可能是多么‘现实主义’”。阿·尼柯尔:《西欧戏剧理论

8、》,徐士瑚译,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第95页。通过以上的梳理,我的定义如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