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家”——学生成长的摇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家”——学生成长的摇篮 “家”——学生成长的摇篮 (班主任经验论文)吴彩芳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一本叶澜教授编写的《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我如获至宝,在假期里我花了一部分时间把它给好好地通读了一遍。当我真正认真地阅读完报告集以后,突然发现里面有许多思想和自己的一些想法不谋而合,更有许多新的思路和理论是自己没有想到却很有道理的,也寻求到一些班集体建设的具体操作实践方式,的确给自己很大的帮助和很多的教益。“家”——学生成长的摇篮 “家”——学生成长的摇篮 (班主任经验论文)吴彩芳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一本叶澜教授编
2、写的《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我如获至宝,在假期里我花了一部分时间把它给好好地通读了一遍。当我真正认真地阅读完报告集以后,突然发现里面有许多思想和自己的一些想法不谋而合,更有许多新的思路和理论是自己没有想到却很有道理的,也寻求到一些班集体建设的具体操作实践方式,的确给自己很大的帮助和很多的教益。“家”——学生成长的摇篮 “家”——学生成长的摇篮 (班主任经验论文)吴彩芳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一本叶澜教授编写的《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我如获至宝,在假期里我花了一部分时间把它给好好地通读了一遍。当我真正认真地阅读完报告集以后,
3、突然发现里面有许多思想和自己的一些想法不谋而合,更有许多新的思路和理论是自己没有想到却很有道理的,也寻求到一些班集体建设的具体操作实践方式,的确给自己很大的帮助和很多的教益。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中就提出要“建设班级文化,把创造群体个性的任务还给学生”。提倡班级中的“人文气息”。 实质上班级文化归根到底是一种终极关怀,包括人格、精神、道德准则等等。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首先是作为一个人独立存在,既是生理上的人,也是心理上的人,文化的人,他的心理状态。道德准则等都受到集体文化氛围的影响和制约。反过来,班级里每一个成员的心理状态、道德准则也影响到班级的
4、凝聚力和向心力。中西方社会结构体系的研究表明:中国历经几千年的历史风雨而长期保持稳定的结构,即便屡禁战乱却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的稳定家庭结构体系。由于传统的儒家伦理文化很重视一个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结构单元,因而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民族内部向心力和凝聚力。这种集体向心力体现在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亲和力上,作为班级的凝聚力则体现在自己的班级人文精神和人文氛围上。因此,我在工作实践中主张建立一种班级文化:即把班级看作一个家庭单位,营造追求一种家庭的和睦气氛。在接手一个新的班级的第一天,就在黑板上写上一句“**班让你依靠!” 下面我谈谈自
5、己在营造这种氛围的几点做法: 一、“心会跟爱一起走”——培养学生对“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根据马斯洛动机理论可以知道:一个人的行为都是由一定动机引起的。动机是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是行为的一种内在原因。他随着个体的发育成长会逐步出现从低到高五个层次的需要,其中最基础的是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在满足这种基本生理需要之后,更深层次就是一种归属与爱的需要。让学生能把班级看作“家”,首先让学生有一种对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我接的班一般都是从四年级开始,而我每一次接班时,我都要找班级学生进行谈话,谈话的内容大都是让学生谈谈你对这个班级的印象。而每一次的谈话都让我
6、大失所望,他们的回答基本趋于一个内容:个体和班级之间似乎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因此,每次换一届学生,第一件事就是将全班同学的生日统计出来,等到每次有同学过生日时,利用晨会课几分钟时间,以班级名义送一份小纪念品,上面有全体任课老师与同学的签名,然后全班同学为他唱首生日歌,使他能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对班级的亲近感。实际效果出乎我的意料,很多同学在周记里反映:生日的前一天晚上睡觉前总会美美地憧憬第二天全班同学给他唱生日歌的情形。心理学家指出:青少年有很强归属心理,倾向于寻找能确定自我价值的组织,如果他们不被班级接纳或认可,就会使并不坚强的理智土崩瓦解。 只要教师
7、怀真诚之爱,就能促进师生心理相容,使他们觉得教师时时在尊重自己,关心自己,注视自己,期盼自己,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 二、“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培养学生对“家”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仅仅让学生对班级有一种溶合的感情归属,只能使班级很团结。要使班级向前进一步发展就应该让学生肩负起作为集体一员的责任意识。一个人缺少进取心将会碌碌无为,一个班级如果不能对自己的纪律,班风,学习等方面提出高标准和严要求,是不会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这种群体精神是由个体对同一目标的认可凝结而成。 我从一开学就让学生明白,你的家爸爸、妈妈是这个家庭的主人,他们有责任和义务
8、让你感到幸福和温馨,我们这个班级就是一个家,你就是这个家的主人,那你们说该怎样使得我们在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