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778615
大小:2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6
《激发学生内在需要 提高学生创造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激发学生内在需要提高学生创造力——兼谈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溧阳市光华中学董激发学生内在需要提高学生创造力——兼谈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溧阳市光华中学董激发学生内在需要提高学生创造力——兼谈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溧阳市光华中学董激发学生内在需要提高学生创造力——兼谈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溧阳市光华中学董激发学生内在需要提高学生创造力——兼谈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溧阳市光华中学董平 学校教学,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的统一,是传授与接受的统一,是教师主动地向学生传输理论观点的教学过程和学生能动地对教学内容加以分析、吸收
2、、接受活动的统一。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只能作为引发学生学习吸收、接受的前提和条件,而教学的目标能否达成,关键在于学生接受活动效率的高低。因此,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重在提高学生接受活动效率。 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提高,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功底,没有一定的基础,任何创造力也难以发挥和体现。中学生基础的来源,主要只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因此,满足学生的接受需要,是提高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的接受是指学生出于自身的内在需要,而对教师利用各种媒介所传递的教学信息,加以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可见教学过程中,一味地依靠教师的传授,
3、并不一定能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而在于学生是否有内在需要。众所周知,同一种教学方式和同一种教学内容,在不同的学生面前,会呈现出相差甚远甚至不同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在于学生的内在需要的差异。 需要是人类一切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是人们对某种东西缺乏时产生的主观意向。接受活动作为一种有目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必然与一定的需要相联系,没有需要也就没有接受活动的产生,一般来说,需要越强烈,学生接受的自觉性就越高,积极性也就越大,教与学的效果也就越好;相反,需要比较弱,那么这种自觉性和积极性就比较差,甚至会出现拒绝接受、反向接受的局面,教与学的效果就可想
4、而知。 就目前学校教学状况而言,由于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对理科知识的需要强于文科知识的需要,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理科知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如对外语的学习,不管学生从何种角度去思考:出国留学、外资企业、适应加入WTO的需要……等,出于这些需要,均激发了他们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相反,对政治、历史等学科,只是出于升学的需要,才激发出一点儿学习的自觉性,而对于一些成绩较差、升学无望的学生,就放弃了这些学科的学习,因为他们缺乏这种需要。因此,需要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如果教学过程中,能激发学生需要或根据学生需要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传授与之需要
5、密切联系的知识、内容,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要重视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研究表明,当人们被工作和学习本身的满意和挑战所激发,而不是被外在压力所激发时,才表现得最有创造力,且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而外在监督、限制以及过多的奖励等都是导致内在的动机下降和外在动机提高的因素。因此,减少外在的控制,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使其能够把注意力集中于问题的探究,从而激发出内在需要,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学校的教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已有的知识和理论,更要引导他们探寻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形成不满足于现有结论,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心态,鼓励学生
6、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的内在需要,从而不断学习、不断追求、不断发展。马克思曾指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这就告诉我们,人的一切行为发生都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没有需要就没有接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谈不上有创造力,正确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将成为课堂教学进行的内部障碍。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需要的不同,需要的强烈程度不同,不断调整课堂教学,设法适应和满足学生合理的正确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知识,学生背知识,考试考知识,理论与实际相脱离,不适
7、合学生的需要和要求,学生学习感到枯燥无味,也就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而必须改变这种束缚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需要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服务者,为学生需要的满足、创造力的提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形式。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指突破教材限制,突破学校教学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优势,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整个教学过程全部交给学生,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只是服务者,起点拨的作用。一切资料都是最新的,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教学内容是依据学生的需要而定,那整个教学过
8、程将更活泼,教学效果则更是令人满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将会得到训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