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738129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5
《简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简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简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简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课堂提问 “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我国越来越深入人心,被人们所接受,而它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正推动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发展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对于我们每一个教育者来说,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旗帜下,不断创新,提高我们教育教学水平,那么,创新教育的重点在哪呢?——在课堂,我们应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探索进行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因此学生的主要智慧,不应放
2、在记忆上,而应当放在思考上。真正的课堂是个思维的王国。 现代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物理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首先要提出问题,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微观环节,都应该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动摇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卷入”学习活动之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因此
3、,如何在课堂上及时地、确切地提出能够激起学生思考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下面针对课堂提问进行简要探讨。 一、课堂提问要有一个科学周密的设计 精心构建问题情境,安排有效地课堂提问,教师可以利用每堂宝贵而有限的时间。使其蕴涵丰富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帮助学生形成问题模式。这样就可以扩大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空间,充分激活原有知识,并使新旧知识发生有机联系,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例如在上第十章,“压力和压强”,可以用学生手中的铅笔举例,铅笔放在两食指之间夹住,由于铅笔一头尖,一头钝,稍稍用力,会感到
4、疼痛的程度不同,由此引出压力作用的效果——压强。在讲完压强的知识以后,还可以引导学生用铅笔还可以做我们以前学过的滚动磨擦。这样不仅自发地学习了新知识,同时也对学知识进行复习,使学生知识体系完整化,自然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 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设计问题的一些方法: 1、要让学生理解解决这个问题的意义,使之产生认知的需要,形成认知的内驱力,主动去探索。 2、所提的问题要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使之有条件有可能去思索探究,并获得成功的机会。 3、问题要有探究性,有利于强化思维训练,
5、使学生不能简单地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习惯方法就能很快解决。使之面临一种似乎熟悉,但又不能很快地找到解决方法的情境之中,有一种不可遏制的跃跃欲试的探索欲望,急不可耐地去思考探索。 4、问题要有开拓性,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后自然地产生新的探索意向,这应该是每个提问的问题的高境界,设计问题时应尽量向这一要求靠近。 总之,每一个课堂提问,只有在我们教者缜密的思考,精心的设计之下,才能达到预期的要求,达到“弹无虚发,颗颗中靶”的效果。 二、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最佳提问方式 1、激励式 这类提问方式可用于
6、新课教学中,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此时要善于从学生的认知冲突处设疑,在人们司空见惯而又不被注意的事物或现象中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发其思维冲动。也可以用讲授新知识,快速给出旧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惊异中急于探个究竟,也可以设置悬念,逼人期待,催人进击。例如:表演气功的大师,为什么在胸前放一块石板后,再用铁锤敲打?或躺在布满铁钉的木板上睡觉,这时可让学生想,若是一根铁钉,这位大师他还敢睡在上面吗?……。这些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把学生的思维及进带入活跃
7、状态,使学生迅速地进入角色。 2、启发式 这是在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或较复杂的问题,教师给学生以知识或方法上的启发,引发学生联想,沟通新旧知识之间或新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产生顿悟的一种提问方式。启发要启而不露,启到学生的困惑点上。 例如:我们在实验教学“物质的密度测量”这一节课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这样的启发。提问:若用纸将体积不同的铝和铁包起来,有谁可以把它们辨别出来?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争论,有的认为用轻重来判断,认为大的那一个就重等等,意见不一。此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得出:不能单凭质量或体积来判
8、别究竟是哪种物体,而要讨论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用它们的关系来区分物体。接着让学生测量不同形状,大小的铁块质量和体积,最后算出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即为铁的密度。 3、引岐式 这是在学生对知识或问题的理解认识趋于一致,但不够全面,甚至错误时,教师故意提出一些问题,引起学生认识上的分歧通过讨论,使学生获得更全面、更正确,更深入的理解,从而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我们在学习平面镜成像时,提出如下问题,如图所示,求在平面镜MN上能看到光源S的范围。有的同学开始的时候,想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