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孩子经验 提升探究价值

基于孩子经验 提升探究价值

ID:20726183

大小:3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15

基于孩子经验 提升探究价值_第1页
基于孩子经验 提升探究价值_第2页
基于孩子经验 提升探究价值_第3页
基于孩子经验 提升探究价值_第4页
基于孩子经验 提升探究价值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孩子经验 提升探究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基于孩子经验提升探究价值基于孩子经验提升探究价值基于孩子经验提升探究价值基于孩子经验提升探究价值基于孩子经验提升探究价值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当前的科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的地位得到了巩固,探究活动的时间也得到了保证,但是探究活动的质量却并不高,许多活动仅仅停留在热闹的层次上,同时,教师没有正确把握好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以为放手让学生大胆实验,只要是学生的意愿,就必须要尽

2、量满足,低估了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中的作用,导致探究活动的价值不高。要提升探究品位,必须要多观察学生的学习方式,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方案,对教学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多一些预设。    一、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探究的动机和兴趣。    建构主义教学论主张:人的认识不应该是被动的接受而是通过主动的探究、深入的思考建构起来的。在探究的过程中,最能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因素是问题情境。这是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情境。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智力背景中,可以引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认识矛盾,激起探究的欲望,产生解决

3、问题的自觉意向。    1.制造悬念,萌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科学课要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必须在课的各个阶段就要制造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萌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如有位老师在上《磁铁游戏》时,拿出一个乒乓球,放到几位学生胸前,结果乒乓球都掉下来,然后放在老师胸前,却没有掉下来,教师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原因,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许多学生猜会不会是磁铁,这样就自然地就引到了磁铁的磁性。章鼎儿老师在上《碘酒与淀粉》时,他让学生先熟悉一下碘酒特有的气味,同时做一个用碘酒消毒的工作,用棉签蘸一点碘酒,涂抹在任何一只手的拇指

4、和食指上,指背、指肚全部都涂抹上碘酒,碘酒蒸发后用这两只消过毒的手指,捡出5粒米饭,排列在白纸上。并提出两个要求,第一,米饭粒要排放整齐,第二,别把米饭弄脏了。不久,学生发现米饭和手指上的颜色变化了,惊异的、议论的、兴奋的、举手的都有。学生原以为消过毒的手指接触任何东西,肯定不会把手指、米饭弄脏,但实际却不是这样,这种真实的情境,促成了学生对碘酒的进一步思考,学生发现了这些问题,并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我们经常让学生提出问题,如“你有什么问题吗?你发现了什么?”这种提法本身没错,但是如果离开了具体的情境,对学生

5、来说显然是有困难的。当前,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情境没有起到渲染探究氛围的作用,情境显得牵强附会,苍白无力,同时缺少真实性。    2.问题的难度,要适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最近发展区”。“跳一下就能摘到桃子”,让学生通过自己或小组成员间的努力,经历不必要的失败,尝到成功的喜悦,唤起科学的热情,是科学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如一位老师在上《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一课时,教师问学生:“在往杯里加食盐时,每勺盐不一样怎么办?”学生说:“用天平称、用肉眼观察……”教师问学生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学生苦苦思索,其中所蕴含

6、的问题,依靠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不能立即解决,但问题中表露出的矛盾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这就吸引学生非要将问题解决不可。此时教师出示一把尺,用尺把勺上的盐刮平,告诉学生,这是一平勺盐,我们加盐时为了使每次保持相同的量,可以用这种简单科学的办法进行。“一平勺盐”的设计,非常生活化,而且操作简单,适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3.问题应是“开放型”的,应有多个答案,而不是仅有一个答案,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比如观察蚂蚁,“蚂蚁这么小,隔着瓶子看不清,白纸上的蚂蚁到处乱爬,也很难观察,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师鼓励

7、学生相互讨论,想出各种方法。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广大教师都比较注重提问的开放性,同时在教材设计中,也体现得十分明显。    4.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值得探究吗?不一定。让学生敢于提问,这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第一步,不管学生提的问题有没有研究的价值,能提出问题比没有问题要好。在学生敢提问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能提出较高水平的问题。不是有问题就问,而是要让学生思考、筛选,提出有价值的、值得研究和能够研究的问题。许多教师在这个方面,往往处理不当,认为不能剥夺学生探究的意愿,实际上,缺少教师引领的探究活动

8、是不健全的,教师“该导不导、该断不断”,结果是:学生的探究活动出现问题,学生望而却步,反而挫伤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三、四年级的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基本上还是停留在敢问的层面,很多问题,他们没法去研究。一旦学生有了问题,就让他们去研究,而他们在实际中又无法研究,这样的结果,可能导致学生对问题与研究之间的脱节,提问是一回事,研究又成了另一回事。    二、提供有结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