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职教学活动中的隐性课程

试析高职教学活动中的隐性课程

ID:20682124

大小:6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14

试析高职教学活动中的隐性课程_第1页
试析高职教学活动中的隐性课程_第2页
试析高职教学活动中的隐性课程_第3页
试析高职教学活动中的隐性课程_第4页
试析高职教学活动中的隐性课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析高职教学活动中的隐性课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析高职教学活动中的隐性课程摘要:课程建设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工作,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是课程体系的两个组成部分。在注重显性课程建设的同时,开发和建设好教学活动中教师自身素质、师生关系、教材选用、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资源及学生成绩评定等方面的隐性课程,使学生既学到知识技能又提高个人意志品质及职业道德等综合素养的有力保证。关键词:高职;教学活动;隐性课程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8-0248-02一、隐性课程及其作用隐性课程是相对显性课程而言的,是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1968年美国学者杰克逊在其《课堂生活》(Lifeincalassro

2、om)首次提出隐性课程这一概念以来,不同学者对隐性课程有不同的定义,众说纷紜,但普遍认为隐性课程具有隐蔽性、暗示性、非计划性、无意识性、感染性及长效性等特点。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认为:“隐性课程即‘潜在的课程’,亦即非正式课程等,与显性课程相对,是广义的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其主要特点是潜在性和非预期性。它不在课程规划(教学计划)中反映,不通过正式教学进行,对学生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或干扰教育目标的实现,通常体现在学校和班级的情境(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风、班风、校风、校纪等)中。”[1]隐性课程对受教育者是通过隐蔽的、非正式的、

3、无意识的教育因素产生潜移默化的、长远的影响,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强弱程度不尽相同。学校的整体环境、各种活动及管理制度等会以暗示的方式向学生发出信号,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处世态度、个性发展、价值观等方面起着持续的导向性的作用,对学生的综合素养产生不知不觉的影响,在其一生中留下或深或浅的烙印。而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与教学相关的活动中度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认真研究和开发教学活动中的隐性课程,有意识地挖掘对学生有正面、积极影响的教育因素,消除不利学生发展的负面消极因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更好地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目标。二、教学活动中的隐

4、性课程及实施1.教师自身素质的隐性课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素养是影响教学质量的第一重要因素,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其良好的心理品质、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艺术、强烈的事业心和爱岗敬业的精神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高职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伹思想不够成熟,自控力较差,存在“看教师”上课的现象,外形、语言、性格、学识等方面“看得上”,能公平公正评价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对该教师所授课程便认真学习,产生兴趣,否则则不认真上课,甚至逃课;高职学生选择专业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对自己所选专业甚至完全不了解,更谈不上兴趣,

5、因此教师是否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专业,能否用学生需要的语言、乐于接受的形式和喜好的环境介绍专业,是学生能否爱上这一专业进而努力学习的前提。教师要通过爱自己的专业及教育事业感染学生,不断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感性需求,以心换心,用自己的“火”点燃学生的“火”,根据学生特点做学生需要并能引起学生敬佩的事情,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感染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为人处世态度;备课时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精心设计,对知识的深度、宽度、课堂的言谈举止等方面要做足准备,用轻松风趣的语言传授知识,引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用学生喜爱的方式进行答疑解难,用极具个人风格的形式机智灵活地处理课堂上出现的各种特殊

6、情况,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祌和创新能力。1.师生、生生关系中的隐性课程。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民主和谐氛围对学生个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师生之间融洽的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畏惧感,大胆质疑,大胆创新,有自由表达的欲望,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会不知不觉地得到提高;不良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对事冷漠,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样,同学之间和谐友好的关系,能相互学习、增进思想交流,在交流中产生新的思想,从而增长知识,乐于协作,紧张的

7、同学关系容易产生猜忌,甚至相互拆台,不协作,不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教师要深入学生,组织和参与学生的各种活动,通过活动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了解,使彼此能敞开心扉。根据高职学生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欠缺、不爱阅读、耐力和意志力不足等特点,教学中教师要循循善诱,多鼓励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之处及时给予肯定,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1.教材中的隐性课程。学生使用的教材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它在教学中起着稳定教学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