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619922
大小:69.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14
《基于课程原理确定教学目标的路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课程原理确定教学目标的路径课程改革十几年来,我们语文人对语文教学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生成课堂”“翻转课堂”“共生课堂”“情境教学”“深度解读”“基于学生问题的教学”等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如一夜春风,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但繁华与热闹之后,一线教师却仍然对语文教学充满着困惑对接踵而至的各种课堂模式有“应接不暇”之感,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这些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侧重于探讨“怎么教”的问题,而“教什么”却被“理所当然”地忽视了,而笔者认为在弄清楚“怎么教”之前,厘清“教什么”似乎对当前语文教学的意义更大。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教什么”是开
2、展有效教学的前提,决定了应该“怎么教”,并影响着“教得怎么样”。教学目标是“教什么”的最直接体现,这里不妨以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中的《鉴赏家》为例,尝试基于课程原理来确定这一篇小说的教学目标。笔者曾多次教学《鉴赏家》一课,在最初的教学中,参考了许多优秀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参考书,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细读文本,通过语言、动作、环境等,分析叶三这个独特的人物形象。2.通过研读小说主要情节,把握“鉴赏家”的真正含义。3.通过研习文本,品读重要语句,探究小说表达的人情美与人性美。确定这样的三个教学目标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问题,如果在课堂上实现了这三个教学目标,差不多就带着学
3、生读懂了《鉴赏家》这篇课文。但问题是,如果再接着教学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岁寒三友》《受戒》呢?教学目标就要确定为:1.分析金岳霖先生、靳彝甫、小明子和小英子的独特人物形象;2.把握“(金岳霖)有趣”“岁寒三友”“受戒”的真正含义;3.探宄金岳霖先生身上的魏晋风骨、王痩吾、陶虎臣、靳彝甫三个身上的知己精神、小明子和小英子身上寄寓的对纯朴人性的歌颂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这种“教一篇,算一篇”的语文教学显然是在“教教材”,而不是课程意义上的“教语文”,因此这三个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不合乎课程原理的。其实我们平时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似乎都是基于一种公理般的认识:课文的内容就是语
4、文的教学内容,“教课文”即“教语文”,“殊不知,课文的内容与语文教学的内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应当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思想情感。也就是说,‘文何以载道’,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大道。”①课程改革专家王荣生认为语文教学内容分为课程、教材、教学三个层面。课程内容是学生需要学习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它解决“语文教什么”的问题;教材内容是指为了有效传递课程内容诸要素组织的文字与非文字材料,它解决的是“用什么去教”的问题,它是语文教学中的交际对象而不是学习的对象,语文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那用《鉴赏家》这个
5、教材“教什么”呢?也就是说用《鉴赏家》来教学“汪曾祺”呢,还是教学“叶三”呢?如果根据语文的非常本质特征,从“审美”“陶冶”“社会认知”等角度那就是教学“叶三”,即学习叶三身上的正直、率真、热爱生活、鉴赏生活的优秀品质,以及作者借助叶三表达的对人情美、人性美的赞美之情和对“雅士文化”消逝的惋惜之情,读懂读透课文,落实思想教育。如果根据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那就应该是教学“汪曾祺”,也就是学“汪曾褀”的语文方法、语文智慧和语文技能,比如结构的技巧、选材的特点、语言的特色、表达的特点、艺术的手法等。很明显,语文教学的本质属性
6、是“语言文字运用”,所以我们的教学目标确定应该遵循后者的要求,教学“汪曾祺”。如果从课程原理中的语文本质属性出发,再来看上述三个教学目标:1.细读文本,通过语言、动作、环境等,分析叶三这个独特的人物形象。把“分析叶三这个独特的人物形象”作为教学内容是没有问题的,但作为教学目标是有问题的,它的落点不应该是人物形象的特点,而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因为落点是人物形象是学“叶三”,落点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是学“汪曾祺”。因此这一教学目标就应该确定为“分析汪曾褀描写叶三的艺术手法,比如简洁而明快的对话描写、两个儿子的侧面衬托、假名士谈画的反衬等”。1.通过研读小说主要情节,把握‘
7、鉴赏家’的真正含义”这个教学目标也是有问题的“鉴赏家”的含义,是要了解的,但不应该是教学的目标,因为它既不是语文方法,也不是语文智慧,教学目标应该是作者是如何表达他所理解的“鉴赏家”的方法,比如对比的艺术手法、表现“鉴赏”的细节描写方法、“苦心经营的随便”的结构技巧等;2.通过研习文本,品读重要语句,探宄小说表达的人情美与人性美”这一教学目标关注汪曾褀独特的语言表达,是关注语文的本质属性,这一教学目标有合理性。但问题不是“通过品味语言,分析深刻的主旨”,“分析主旨”不应该是教学的终点,而是一个中间过程,目的还是为了学习语文方法和语文智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