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27课《乌塔》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7乌塔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与文本展开自由对话,让心灵与心灵碰撞出鲜活思想,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只有让人文精神在语文课堂中大放光芒,才能在语文课堂中使学生个体精神世界得到充分张扬,开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真正提高语文素养。教材分析:《乌塔》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文章情节明了简洁。这篇文章的思想性重与文学性,文中的外国小女孩乌塔是独立自主
2、,聪明勇敢的象征和化身,只有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感受乌塔理念,学习乌塔精神,才能说让本文的意义得以充分体现和落实。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并能正确运用。2、能力目标: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4、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2)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课文出现了几个生字词?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他们的
3、?4/42、这篇文主要讲了谁的一件什么事?自评:这一环节的设计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二)问题预设:1、乌塔一个人旅游了这么多国家,她父母不担心吗?2、我为什么不能和乌塔一样,父母为什么对我不敢放手?(三)展示欧洲风光了解乌塔。师:有这么一位小姑娘一人游历了这些美丽的地方,大家一想认识她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位了不起的小姑娘———乌塔(齐读课题)自评:这一环节的设计,为了激发学生接近文本,与文中的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四)认读词语,整体感知。(课件出示)(五)合作学习走近乌塔。1、乌塔游历了哪些地方?画出有关语句,谈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4、?2、一个14岁小姑娘,独自浏览了这么多地方,你认为这一做法好不好?请先在小组内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观点,再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能证明自己观点的句子读一读,准备小型辩论会。自评:将自己的观点和课文内容有机结合,不脱离课本,注重学生与文本的交流。)3、由乌塔一人独游欧洲这么多国家这件事,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从中你想到了什么?思考后先在小组内交流。自评个性自读,充分尊重孩子,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对培养学生自学确定了方向。从而给他们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1、交流汇报(1)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辩论。师:同意乌塔做法的请举手?不同意的请举手?(根据学生的观点随机把
5、学生分成两大组,根据学生的辩论的深入老师要随机引导、启发是辩论步步深入。)4/4自评:通过此环节,让孩子们正确看待中外儿童的做法,有什么想法就大胆地表述,不必受别人思想的影响。这对现代孩子的发展很重要。)2、辩论总结师:同学们,通过辩论,我们知道由于乌塔用了三年时间充分准备,所以他的欧洲之路非常惬意,同时身临其境的游历也是她感受到了欧洲更真实的美。(六)走进乌塔赞美乌塔。通过辩论你认为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1)预设: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游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记张名片。(乌塔多么胆大细心!)(2)预设:自己用了
6、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个国家的有关书籍。(乌塔多么坚定智慧!)(3)预设:乌塔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助餐馆或超市分发广告单,假期里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乌塔多么独立自主!)师;乌塔是一个多么让人佩服的孩子,当然由乌塔一人独游欧洲这么多国家这件事,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从中你想到了什么?(小组合作讨论并交流。)(自评:这是这一单元的作文训练话题之一,以乌塔这篇课文为引子,以乌塔这个外国小姑娘一人独游欧洲这么多国家这件事为契机,引发学生心里的不平衡,此时的学生有了一吐为快的欲望,于是我们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1、交流汇报自己的想法乌塔是独
7、立的象征,是自主的使者!乌塔的种种优秀品质都体现在她的思想和语言上。教师引导学生想开来……预设(1):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4/4提炼出:我们中国家长教育孩子的理念缺少乌塔意识。预设(2):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是不完美的,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她的美丽才深深地打动了我。提炼出:我们中国的孩子缺少乌塔思想。2、引导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乌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从而懂得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出来。(自评:说是写的基础,有了说的欲望才能产生写的源泉。我们就是抓住了中国教育与外国教
8、育的不同点展开讨论,于是学生把自己与乌塔从不同角度进行对比,进一步有理有据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师:这篇课文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