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与离子识别

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与离子识别

ID:20573116

大小:2.53 MB

页数:86页

时间:2018-10-13

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与离子识别_第1页
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与离子识别_第2页
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与离子识别_第3页
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与离子识别_第4页
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与离子识别_第5页
资源描述:

《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与离子识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O626单位代码:10110学号:S1508062中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与离子识别硕士研究生刘亚坚指导教师杨云峰学科专业化学2018年5月26日图书分类号O626密级非密注1UD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硕士学位论文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与离子识别刘亚坚指导教师(姓名、职称)杨云峰教授申请学位级别理学硕士专业名称化学论文提交日期2018年4月10日论文答

2、辩日期2018年5月26日学位授予日期年月日论文评阅人冯丽恒教授、高建峰教授答辩委员会主席谢鲜梅教授2018年5月26日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中北大学有关保管、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其中包括:①学校有权保管、并

3、向有关部门送交学位论文的原件与复印件;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复制并保存学位论文;③学校可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或借阅;④学校可以学术交流为目的,复制赠送和交换学位论文;⑤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签名:日期:导师签名:日期:中北大学学位论文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与离子识别摘要近些年来,二茂铁衍生物在电催化、电分析等电化学领域应用有很多的研究报道,而系统地讨论不同基团对二茂铁及其衍生物电化学参数和动力学参数影响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以二茂铁

4、为原料,合成了五种二茂铁小分子衍生物:乙基二茂铁(FcE)、乙酰基二茂铁(FcA)、1,1′-二乙酰基二茂铁(FcDA)、二茂铁甲醛(FcD)、2-二茂铁-苯并咪唑(FcBM),从电子效应、空间位阻等方面研究不同类型基团对二茂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合成了四种具有离子识别性能的二茂铁苯并咪唑衍生物:2-二茂铁-6-氯-苯并咪唑(FcB1)、2-二茂铁-6-甲基-苯并咪唑(FcB2)、2-二茂铁-6-甲氧基-113苯并咪唑(FcB3)、2-二茂铁-6-磺酸基-苯并咪唑(FcB4)。通过

5、IR、UV-Vis、HNMR、CNMR、CV等方法研究了上述化合物的结构及性能。(1)以二茂铁为原料,合成了五种二茂铁小分子衍生物:FcE、FcA、FcDA、FcD、FcBM。其电化学性能通过循环伏安法、计时电流法、电导率仪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扫描速率的增加,二茂铁及其衍生物的峰电位基本不变,ΔE≈65mV,峰电流ip与1/2扫描速率v呈直线关系,说明它们在电极表面发生单电子氧化还原可逆反应并且为扩-62-1-6散控制,FcE、FcA、FcDA、FcD、FcBM扩散系数分别为:12.4×10cm·s

6、、0.871×102-1-62-1-62-1-62-1cm·s、0.713×10cm·s、0.625×10cm·s、0.184×10cm·s;当Cp环上连接吸电子基团时,Cp环上电子云密度降低,不容易被氧化,同时Cp环上若连接的取代基较大时也会因为空间位阻效应,难以接触电极,二者都会导致氧化还电位正移,反之氧化还原电位则会负移。此外,室温下测得FcE、FcA、FcDA、FcD、FcBM乙腈溶液电导率-6-6-6-6-6分别为:16.8×10S/cm、16.00×10S/cm、16.64×10S/cm、16

7、.36×10S/cm、36.4×10-6S/cm,均高于室温下乙腈溶液电导率5.89×10S/cm,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它们的电导率随温度增大而增大。(2)以二茂铁甲醛和对氯苯胺等为原料,经一系列反应生成了四种二茂铁苯并咪唑衍生物FcB1~FcB4。使用循环伏安法、计时电流法和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FcB1~FcB4的电化学性能和离子识别性能。结果表明,FcB1~FcB4在电极表面均发生了单电子可逆-72-1氧化还原反应,且在电极表面的反应受扩散控制,扩散系数分别为2.201×10cm·s、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8、72-1-72-1-72-13.522×10cm·s、4.197×10cm·s、1.65×10cm·s;在常见阴离子中,FcB1~FcB4--均可以多通道识别F,F的加入使其448nm附近紫外光谱发生红移,吸光度增大,同时使氧化电位分别向负极移动193mV、154mV、120mV、208mV,此外FcB4还对--AcO和H2PO4表现出识别作用,氧化电位分别向负极移动112mV、134mV。核磁氢谱-滴定结果表明,FcB1~F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