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546292
大小:5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13
《戴恩来教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戴恩来教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经验(一)戴恩来教授简介戴恩來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及研究工作十余载。(二)临床经验1审视标本提纲挈领肾病综合征是以大量蛋白尿(24h尿蛋白定量〉3.5g/l)、低蛋白血症(清蛋白<30g/l)、高脂血症、浮肿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戴氏认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中医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是指肺脾肾虚损为主,标实则以风寒、风热、湿热、血瘀为患。1.1六淫外袭风为先导戴氏认为外邪侵袭是本病诱发、加重和复发的重要因素。六淫之中又以风邪为先导。因风为百病之长,百病巾风而生,顺风而变。故外感六淫以感受
2、风邪为多,又因本病病机以正虚为主,肺脾肾功能失调,患者抵御外邪之力下降,风邪更易兼挟自然界之寒、热、湿邪,临床许多本病患者常因感冒迁延不愈,而使病情反复发作,难以根治。临床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蛋白尿长期存在。大量蛋白尿患者尿中多泡沫,中医辨证当属风。因风性开泄,精微外泄时兼风邪为患,尿中泡沫就多。故泡沫尿应视为风邪开泄鼓动尿液的一个指征。故戴氏强调治疗中应重视患者新感之风、寒、湿、热等外邪的清除,尤其注重祛除风邪,此对减少本病复发,防止病情加重有重要意义。1.2湿热为患血瘀为终戴氏指出,本病患者除当注秉祛风之外,清除湿热和瘀血亦必
3、不可少。湿热形成原因之一是脾肾亏虚,水湿内生,郁久化热,而成湿热;其二是饮食不节或外感湿邪,湿热久恋,伤津耗气,使脾肾更虚,病变迁延不愈。湿浊内蕴,泛溢肌表,则见头面、四肢、躯体一身悉肿;或湿浊化热,炼津成痰成瘀,则脂浊内生,并发高脂血症,或肾小球补体C3沉积、肾脏纤维化等病理变化;湿热灼伤肾络,则可出现尿血、蛋白精微外漏。血疲既是病因,又是病理产物,引起血疲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湿热内蕴,血受湿热煎熬,久必凝滞为瘀;二是久病气虚不运,血行不畅而气虚血滞;三是久病入络,气血瘀阻。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患者多存血液黏稠度升高、微循环障
4、碍、尿FDP增高等病理改变,病理类型多为局灶硬化型、弥漫硬化型等,从微观方面提示本病血瘀证的客观存在。临床上,瘀血内阻肾络,肾络受损,可见血尿、蛋白精微外漏;瘀血阻滞经络,气血水液代谢为之失调,水液潴留,水溢脉外;瘀与水湿痰浊互结,则脂浊内生,更伤肾脏,加重病情,变证迭出。因此湿热(浊)和血瘀系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最重要的两个标实证,故应及时清热利湿化浊、活血化瘀以澄源,使邪去正安。1.3正虚为木脾肾为根戴氏认为本病正虚以肺、脾、肾三脏的亏虚为主。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统血。脾虚可致气血化源不足,湿浊潴留而出现水肿、营养不良、尿血
5、诸证。肾主水,司开合而藏精气,肾虚则气不化水发为水肿;肾气不固,肾失封藏精气外泄,蛋白精微泄漏于尿则见蛋白尿长期不消。肺主气,通调水道而卫外,肺气亏虚,失于宣降,水道不利水液潴留,溢于脉外则见水肿;肺气不足,卫表不固,在病变过程中则易受风邪湿毒外侵,而出现感冒、咽炎、扁桃腺炎、肺或尿路感染、皮肤疮疡等多种合并症,使病情复发加重,病程迁延。因此,肺脾肾亏虚是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产生水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之根;肺虚卫外不固、外邪入侵是其病情反复加重,时作时休的重要因素。补益脾肾,具体可据脏腑辨证、虚损不同而选方用药。2
6、中西药有机结合戴氏学兼中西,在临床上主张中西医并重,相互补充,相须相用,尤其擅长配合中药防治激素的毒副作用。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肾病综合征的首选药物,为了增强患者对激素的敏感性,最大限度地减少激素的不良反应,提高疗效,减少复发,戴氏采用中丙药有机结合的治疗方法,以痊此病。2.1减毒增效戴氏指出,在开始大剂量使用激素的阶段,即成人每天1〜1.5mg/kg,儿童每天1.5〜2.0mg/kg,连服8周,由于激素力阳刚之品,服用时间又长,可出现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中医辨证多为阴虚火旺,治宜滋阴降火。选用墨旱莲、生地黄、女贞子、枸
7、杞子、龟版、知母、黄柏、益母草等。在激素减量阶段,即大剂量激素连续治疗8周后,开始每周递减原剂景的10%,成人每周减量一*般为5mgo如果经8周大剂量治疗病情不见好转,甚至恶化,即应按此递减法继续减量,直至停药。如部分缓解(蛋白尿<3g/d或较疗前减少一半以上,水肿等症状存所减轻),在减量至小剂量后(成人每天0.5〜0.75mg/kg,儿童每天0.75〜lmg/kg)可将2口的药量隔口凌晨1次顿服,持续服用6个月,同时加用细胞毒类药物,临床常在小剂量激素治疗阶段采用CTX0.2g加入生理盐水20ml中,静脉注射,隔円一次;或每
8、天2〜3mg/kg口服,累积景应小于150mg/kg。当激素撤减至一定量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激素撤减综合征,患者常由阴虚向气虚转换,而表现为气阴两虚兼血瘀。此时应在继续使用益气养阴药黄芪、太子参、生地、女贞子、旱莲草等的同时,适当加入活血化瘀药物如桃仁、红花、川芎、当归、三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