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516371
大小:2.03 MB
页数:59页
时间:2018-10-09
《medical microbiology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MedicalMicrobiologyDepartmentofMicrobiology,HMU神经系统感染I微生物学教研室付英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体进入的途径血源性直接感染神经感染?脑膜炎脑炎脑脓肿等脓毒血症、感染性栓子创伤、乳突炎、鼻窦炎等周围神经上行狂犬病破伤风海绵状脑病奈瑟菌属新型隐球菌乙型脑炎病毒狂犬病病毒厌氧芽孢梭菌朊粒脑膜炎奈瑟菌(脑膜炎球菌)N.meningitis(meningococcus)内容要点脑膜炎奈瑟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案例患者,女,29岁。因“发热、头痛2天,神志不清5小时”入院。患
2、者2天前无明显诱因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当地医院诊断为“上感”,予“病毒唑”等治疗1天,上述症状加重,体温升至39.5℃,头痛更加明显,伴有恶心,并且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口唇青紫,全身皮肤可见广泛点状出血点,继而神志不清,肢体抽搐1次,约2分钟,伴大小便失禁。入院查体:T39.4℃,R42次/分,P150次/分,BP80/60mmHg。急性病容,浅昏迷,颈有抵抗。球结膜充血,口唇发绀。全身皮肤可见广泛瘀点及瘀斑,肢体末端湿冷。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升高,淋巴细胞正常。脑脊液见白细胞。[问题]1.印象诊断是什么?2.为明确诊断,进一步应做怎样的
3、检查,何种结果对诊断有意义?形态与染色G-,0.6-0.8µm肾形或豆形,成双排列,凹面相对;病人脑脊液(CSF)中典型,多位于中性粒细胞内;无鞭毛和芽胞;新分离株具有荚膜和菌毛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培养特性专性需氧。5-10%CO2下生长好。营养要求高:巧克力色培养基最常用。生化反应分解糖类产酸氧化酶阳性可产生自溶酶,人工培养时若不及时移种,数日后菌体自溶抗原构造、抵抗力致病性致病物质荚膜菌毛IgA蛋白酶内毒素/LOS(脂寡糖,Lipooligosaccharides)所致疾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人类是唯一的易感宿主经呼吸道感染:飞沫传播多数隐性
4、感染无症状携带者:upto40%。脑膜炎奈瑟菌鼻咽腔繁殖繁殖入血菌/败血症中枢神经系统主要侵犯蛛网膜暴发型脑膜炎微循环衰竭、内毒素休克、DIC流行性脑膜炎(流脑)临床表现—脑膜炎症状临床表现—皮肤体表感染后免疫以体液免疫为主新生儿至6个月内因获得自然被动免疫很少感染6月~2岁年龄组婴儿免疫力最低,是易感人群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标本:保暖、保湿、立即送检。直接涂片镜检如镜下见到中性粒细胞内、外有革兰阴性双球菌,即可作出初步诊断分离培养与鉴定巧克力色培养基快速诊断法对流免疫电泳SPA协同凝集试验防治原则综合性预防措施隔离病人、检查带菌者、预防性投药,室内通风
5、流脑疫苗:6个月-2岁接种两次,间隔1月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抗原青霉素大剂量治疗;易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脑膜炎疫苗接种第二篇致病性细菌第18章 厌氧性细菌第一节厌氧芽孢梭菌属Clostridium微生物教研室付英梅教学大纲掌握内容重要厌氧性细菌的种类及主要特点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机制、发病条件、免疫性、防治原则、产气荚膜梭菌及肉毒梭菌的致病性熟悉内容破伤风梭菌的生物学特性产气荚膜梭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及防治原则肉毒梭菌的形态及培养特性。了解内容艰难梭菌的致病性梭菌属Clostridium一群专性厌氧、革兰阳性的粗大杆菌特点革兰阳性专性厌氧形成芽胞,细菌膨胀
6、呈梭形外毒素致病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种类破伤风梭菌Clostridiumtetani破伤风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perfringens气性坏疽肉毒梭菌Clostridiumbotulinum肉毒中毒艰难梭菌Clostridiumdifficile假膜性结肠炎破伤风梭菌Clostridiumtetani新生儿,6天,因“不吃,阵发性抽搐20小时”入院。患儿G2P2,孕39周5天,家中出生,其母土法接生,追问其处理脐带的剪刀没做任何消毒,患儿出生情况好,生后吃奶佳,胎粪第3天排尽,于第5天突然出现不吃奶,且阵发性抽搐,表现为双上肢屈曲、强直,双下肢伸
7、直,皱眉,面部充血状。入院查体:呼吸表浅,心率138次/分。约3分钟阵发性抽搐发作,用压舌板压舌不能开口,颈强直,腹软,脐部渗液,渗血少。入院给予破伤风免疫球蛋白250IU肌注,苯巴比妥钠20mg/kg首次用静滴,青霉素钠29万U/kg,患儿仍有抽搐,后转上级医院。生物学特性革兰阳性芽胞:一端膨大,呈鼓槌状专性厌氧致病性感染途径:伤口侵入感染条件:伤口局部厌氧微环境伤口深而窄,有泥土和异物污染局部组织缺血:大面积创伤,坏死组织多混合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的感染菌血症??破伤风痉挛毒素经局部神经细胞吸收或经淋巴、血液到达中枢神经系统。致病物质-破伤风痉挛毒素典
8、型症状苦笑面容角弓反张其它免疫性抗毒素免疫,但自然感染不能有效刺激免疫应答有效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