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绩效管理的误区及对策

论绩效管理的误区及对策

ID:20509040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3

论绩效管理的误区及对策_第1页
论绩效管理的误区及对策_第2页
论绩效管理的误区及对策_第3页
论绩效管理的误区及对策_第4页
论绩效管理的误区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绩效管理的误区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绩效管理的误区及对策:本文在分析了绩效管理存在误区的基础上,提出了走出这一误区的对策。  关键词:绩效管理误区对策  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是人力资源的核心内容,而且是实现组织战略目标手段和创建良好的组织文化的基础。然而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绩效管理的时候,对于绩效管理的认识的诸多误区却使绩效管理事倍功半,甚至有时候适得其反。要想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必须纠正这些误区。下面就是绩效管理认识误区的种种表现。  误区一:认为绩效考核就是绩效管理  这样的例子很多,认为绩效管理就是年底打打分、排排队,工作就算结束了。结果是想省事,更闹心。排名靠前者认为理所当然,名之所归,然而排名靠后者则愤

2、愤不平,怨声载道。有人说:“凭什么他就靠前,只不过就是领导看他顺眼罢了。”还有人说:“说他工作干得多,不就是领导给他工作多吗,给我照样能做好”,还有人说“说我做得不好,为什么不早说,之前我也一直是这么做的,领导都知道,为什么不提醒我呢”。不平之声,不绝于耳。这下管理者困惑了,自己之前就生怕出现这样的问题,竭力做到公平,结果还是摁倒葫芦起来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认为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而事实上,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除此外,还包括初期的绩效计划、中期的绩效控制、末期的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提升组织和个人绩效,发现问题,找到不足,加以改善,绩效考核

3、只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其他环节的工作缺一不可。  发现了问题所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水到渠成了。假设考核周期为一年,那么年初应该制定绩效计划,确定年度应完成的工作,包括各项工作或指标的权重、评分标准等。在绩效管理中,要经常沟通,关注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予以改善。在绩效管理末期,则按照既定的标准和原则进行考核,确定考核结果,最后对考核结果进行沟通确认,按照规定兑现考核结果。有了一套完整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并按既定方案进行管理,组织和个人绩效就会持续改进,考核结果公布后,就不会出现混乱的情景。  误区二:认为细化和量化能够解决所有绩效管理问题  建立了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并不是万事大吉,

4、因为如何准确考量,得出客观公正的考核结果至关重要。量化无疑是最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手段。完成的数量、成品率、消耗的成本一般都可以准确计量,考核结果的优劣也就一目了然了。但就此认为找到了所有岗位的考核秘诀,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岗位可分两类,一类是直接投入产出的岗位,一般为技能操作岗位,这些岗位工作结果基本上能够准确计量。对于此类岗位,越量化越好,事实摆在那里,公道自在人心。但是还有另一类非直接投入产出的岗位,一般为管理岗位,有的则无法准确计量,例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岗位。如果对于此类岗位,也认为量化是最有效考核办法的话,则会事倍功半,虽然能够殊途同归,但却是付出了巨大的成本,最后无论是考

5、核者,还是把考核者,都感到身心俱疲,绩效管理也往往无果而终。  这是一个特别容易犯的错误,因为量化确实好,工作绩效量化了,考核结果也就出来了。而且还有若干通过量化解决考核难题的案例,往往使人心驰向往了。但有的岗位的绩效是不可能准确计量的。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就很容易犯上述的错误。  不能准确计量并不是就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对于不能准确的计量的管理岗位。我们可以舍弃量化指标,而采取行为化的指标,也就是关键事件法。对于操作岗位,干多干少一目了然,对于管理岗位,干好干坏其实也照样自在人心。就像我们评价某人时,无疑于其过去所做事情的印象。到了考核周期末,列举出重要工作的表现,以事实为依据,靠事实

6、说话,比量化更简单,更有说服力。  误区三:认为绩效管理越先进越好、越复杂越好  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也似乎层出不穷,令管理者目不暇接,仅绩效管理体系,就有目标管理体系(MBO)、关键绩效指标管理体系(KPI)、平衡计分卡管理体系(BSC)等,当我们作为初学者,刚刚接触到目标管理法时,有种“众里寻她千百度”的欣喜,仿佛一夜之间找到了绩效管理的灵丹妙药。学习到关键绩效指表管理体系时,又惊讶于其易于量化和可操作性,了解到平衡计分卡后,更是感慨其全面、深刻和系统。如果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就认为平衡计分卡比目标管理法要好,计划立刻推行,这可能又要犯一大忌。因为先进

7、的不一定是合适的。  马克思告诉我们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这不仅是社会发展规律,现在企业管理也必须遵从这一规律。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其发展阶段、发展规模属于生产力范畴,而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则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没有最先进,只有最适合,恰如一位培训师的一个比喻,一个吃惯萝卜白菜的农民进城,听说燕窝鱼翅好,便去尝试,结果却导致脾胃不适,消化不良。平衡计分卡是好东西,但是使用者基本上都是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其经营规模,发展阶段、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