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477799
大小:1.46 MB
页数:30页
时间:2018-10-13
《心脏骤停后综合症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ost-CardiacArrestSyndrome一、概念自主循环恢复(resumptionofspontaneouscirculation,ROSC):是机体在经历长时间的,完全的,全身性缺血,成功心肺复苏(CPR)的一个非自然的病理生理状态。1972年VladimirNegovsky提出“复苏后病”(postresuscitationdisease)。目前提出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ost-CardiacArrestSyndrome)替代上述概念。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按时间分期:1.即刻(Immediate):自主循环恢复~20min;2.早期(Early)20min~6/
2、12h,脑、全身血液动力学、代谢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3.中期(Intermediate):6/12h~72h,心血管功能趋于正常、脑功能损害持续、微循环严重受损、代谢紊乱持续存在,约50%患者可因再次心脏骤停、出血、脑水肿或肺水肿而死亡;4.恢复期(Recovery):72h后。二、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ost-CardiacArrestSyndrome)病理生理学过程:1.心脏骤停后脑损伤;2.心脏骤停后心肌功能障碍;3.全身性缺血再灌注损伤;4.引起心脏骤停的未解除的病理过程。1.心脏骤停后脑损伤是发病和死亡的常见原因,院外死亡原因占68%,院内死亡原因占23%。①脑
3、血流依赖脑灌注压(CPP),心脏骤停后即使有足够脑灌注压,仍然会发生固定或动态的脑微循环再灌注衰竭,可引起持续缺血和某些脑区域的小梗塞。②脑微循环阻塞可引起自主循环恢复后无复流现象,形成血管内血栓形成,加重脑损伤程度。一般心脏骤停>15min才会出现脑循环无复流现象。但最近的心脏骤停溶栓试验(TROICA),与安慰剂相比,给疑似心源性心脏骤停的患者使用替奈普酶,并未增加30天存活率。③再灌注初始阶段,过多的氧会通过产生自由基和线粒体损伤而恶化神经损伤。④脑灌注压升高和脑自动调节受损,会出现充血性再灌注,加重脑水肿和再灌注损伤。⑤低血压,低氧血症,发热,高血糖和抽搐/惊厥,均是心脏骤停后常
4、见的加重脑损伤的因素。心脏骤停后脑损伤的临床表现:昏迷,抽搐,肌阵挛,各种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脑死亡。※全脑缺血昏迷:对体内体外刺激均无反应的意识不清状态,表示唤醒区(上行网状结构、脑桥、中脑、间脑和皮层)和觉醒区(两侧皮质和皮下结构)广泛性脑功能障碍。由于脑干和间脑的较低易损性或早期恢复可产生植物状态,但可以唤醒,并存在唤醒-睡眠周期,但缺乏自我和环境觉醒功能。2.心脏骤停后心肌功能障碍心脏骤停后约49%发生心肌功能障碍,出现整体性运动机能减退(心肌顿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表现为心动过速和左室舒张末压升高,后出现低血压(MAP<75mmHG)和低心输出量(CI<2.2L/
5、min/m2)。在无前降支冠脉和其他左室功能障碍情况下,可在24~48h恢复。对正性肌力药有良好的反应性,多巴酚丁胺5~10ug/kg/min即可显著改善心功能。大部分心脏骤停存活后左室功能异常,甚至严重减退,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降低可直接反映患者远期预后不良。ROSC后24~48h内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一般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反应良好,10%~20%患者可再发心脏骤停。3.全身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骤停使氧和代谢底物输送完全停止,CPR仅能部分逆转此过程,并使全身氧摄取代偿性增加,导致中心或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SvO2)明显降低。若不充分氧供持续存在,将使氧债增加,最终导
6、致内皮活化和全身性炎症(SIRS),预示随后即将发生的多器官衰竭和死亡。心脏骤停-复苏可激活凝血/纤溶系统,内源性纤维蛋白缺乏是导致微循环障碍的重要病理生理学机制。③全身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应激影响肾上腺功能,虽然可见有血浆皮质醇升高,但系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反应衰竭的相对性肾上腺功能不全的表现。主要临床表现:①.血管内容量不足;②.血管自身调节受损;③.氧供和利用受损;④.感染易感性增加。4.持续存在诱发的病理生理因素①.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最常见可占50%以上;②.肺栓塞(PTE),可占2~10%;③.原始肺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
7、),哮喘或肺炎导致的呼吸衰竭引起心脏骤停;④.脓毒症(Sepsis)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是ICU中常见的因素。三、治疗策略1.一般措施和监护类似ICU内大多数危重症患者的处理标准,尤其强调时间敏感性。监护分三类:①普通的重症监护:动脉导管、脉氧检测、心电监护、CVP、ScvO2、体温、尿量、动脉血气、血清乳酸、血生化指标;②高级血流动力血监护:心脏超声、心输出量检测;③大脑监护:脑电图、CT/MRI。2.早期血流动力学优化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