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学和碑学中的雄逸与奇逸观

帖学和碑学中的雄逸与奇逸观

ID:20449300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2

帖学和碑学中的雄逸与奇逸观_第1页
帖学和碑学中的雄逸与奇逸观_第2页
帖学和碑学中的雄逸与奇逸观_第3页
资源描述:

《帖学和碑学中的雄逸与奇逸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帖学和碑学中的雄逸与奇逸观  逸属于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关于它的内涵诠释及讨论,在文论和画论领域已有深入全面的研究,但在书法美学领域却着力不多。事实上,逸范畴在书论史上颇多异义,它在主体才性与志趣上的歧义,在历史语境中的所指变换,都造成了理解的模糊,因此特别需要厘清。本文立足书法史和书论史自身的特点,剖析逸在主体才性与志趣上的歧义,梳理帖学从雄逸到淡逸的转变,散逸对狂逸、奇逸的解构,以及碑学振拔雄逸,推崇奇逸、宕逸的过程,并对书论中神品和逸品的具体所指和品次做出辨析,最终揭示逸  观的不同精神底蕴和主导倾向。  一、逸在主体才性与志趣上的歧义==由于逸在词源上的多义

2、性,书论在描述主体才性和志趣时选择了两种不同的衍生义,这是导致风格层面逸之差异的起源。  逸在善跑的本义上延伸出超越一般之义,也即从强健飞驰的运动能力跃升为超凡拔俗的气禀和才能,所以词源上有逸足、逸才之说。譬如陆机《辩亡论上》:逸才命世,弱冠秀发。陈子昂《堂第孜墓志铭》:实谓君有逸群之骨,拔俗之标。  ①唐代书论突出了这种天赋才能的超拔性,如张怀瓘《书断》曰:天假其魄,非学之功。若逸气纵横,则羲谢于献。  ②(皇象)八分雄才逸力。  ③窦臮《述书赋》评:长民则全效子敬,便于性分。宏逸生于天机,众妙总而独运。思光逸才,挥翰无滞。  ④吕总《续书评》曰:史鳞逸气雄振,超然不

3、群。  ⑤晋唐是书法俊杰涌现的高峰期,因此多用逸才、逸气纵横、逸气雄振等激赏他们的卓越天赋。  正如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中对逸的阐发:魏晋时的所谓逸',实际应包括在当时人伦品藻中对人所把握到的神的概念之内,亦即应包括在对神作分解陈述的气韵观念之内神由拔俗而见;拔俗有程度上的不同,于是神可以表现为许多层次的形相;拔俗拔得最高,升华升得最高时的形象,即是逸的形象。严格地说,逸是神的最高的表现。  ⑥张怀瓘《书议》评王献之情驰神纵,超逸优游⑦,这种神纵超逸,多有纵横、宏大、雄振等偏于阳气盛大的特点,甚至以颠狂恣肆的非常态创造奇迹。宋以后书论对神逸、超逸也有相似运用

4、,比如蔡襄《论书》曰:张芝与旭变怪不常,出于笔墨蹊径之外,神逸有余。  ⑧王澍《论书剩语》评:子昂天才超逸不及宋四家,而功夫为胜。  ⑨何绍基评苏轼:天分超逸,不就绳矩。  ⑩这些内涵与隐逸之萧散淡泊、闲雅绝俗等偏于虚静收敛的精神特点迥异。  逸因善跑而有逃离之义,先秦已有超脱出世的逸民文化。隐逸是人生志趣上的抉择,因为精神清高,不容于浊世,所以遁世隐居。魏晋时期由于玄学和道教的深刻影响,对隐逸行为倍加尊崇,将隐士生活高度理想化甚至神化,使隐逸更具仙逸的审美特点。王羲之在《十七帖》中就有吾为逸民之怀久矣的表白。《晋书王羲之传》记述他誓墓不仕后,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

5、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这种纵浪大化的生活,是晋人神往的仙逸境界,也是他们在书写中流露出的潇洒飘逸、倜傥风流,具有飘升飞举与天地大化融合为一的特点。以仙喻书,时见于晋唐书论,如袁昂《古今书评》薄绍之书字势蹉跎,如舞女低腰,仙人啸树,欧阳询《用笔论》喻用笔至境仿佛兮若神仙来往,宛转兮似兽伏龙游,窦臮评窦蒙书法比夫得道家之深旨,习阆风而欲仙,李嗣真《书后品》评王羲之书法其难征也,则缥缈而已仙.正如张怀瓘《书断》所言,晋人运笔之际,幽思入于毫间,逸气弥于宇内,举众仙之奕奕,舞群鹤之纷纷.这样的仙逸,有庄子

6、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逍遥气质,也有早期道教羽化登仙的玄远缥缈。  帖学早期,仙逸之气浑融在雄逸与妍媚中,由于晋唐书论把后者视为书法品质的重点,因此并未对仙逸有深意的抉发,多将其视为逸才的风神,是形式优美的一部分。帖学后期,仙逸所特有的心性超脱意味被剥离出来,备受关注,但已退却了外在超越的神仙气质,并被置换为宋明士人推崇的萧散淡逸。后者的出世态度经过禅宗的洗礼,立足平易简淡的现世生活,心性趋向内在超越的内敛幽独。这样的书风不再追求雄才逸力,而着意经营蕴藉散淡的逸韵。  二、帖学从雄逸到淡逸的转变    雄逸属于气范畴领域的审美范畴,其书法本体依据是自然生命力的美,表现天才的

7、创造和灿烂,偏于早期道家追求天人合一的宇宙豪情和天放精神。徐复观《两汉思想史》指出,道家思想在此四百年中,一直是一支巨流。陈鼓应《老庄新论》也指出道家各派在战国和秦汉时期表现出积极有为的天健精神。因此汉隶普遍具有雄浑之气,魏晋书家多从隶书起步,行草书自然沾溉汉隶的宏大气象。而淡逸属于心范畴领域的审美范畴,其书法本体依据是主体心性之美,特别受到禅宗放下欲望烦恼、自由清净的心性熏染,表现哲人的沉思和超脱,进取的精神逐渐削弱,退隐悠闲平淡的心态凸显。所以晋唐书论用到逸,多为逸气遒拔、逸气雄振,以雄逸、宏逸、遒逸、横逸、纵逸为多,而宋以后则逐渐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