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代“中和” 文艺观管窥

谈古代“中和” 文艺观管窥

ID:20439560

大小:6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13

谈古代“中和” 文艺观管窥_第1页
谈古代“中和” 文艺观管窥_第2页
谈古代“中和” 文艺观管窥_第3页
谈古代“中和” 文艺观管窥_第4页
谈古代“中和” 文艺观管窥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古代“中和” 文艺观管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古代“中和”文艺观管窥中和思想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和较为宽泛的能指。《礼记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就文学艺术而言,讲究中和的历史亦同样久远。由《诗》之文本自身所凸显的现实主义文艺表现形式,以及由早期儒家学者在诠释《诗》时所肇始的《诗》教中和文艺传统,在我国古代文艺理论视域中所占据的主流地位以及主流影响地位,已经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研究视域中得以深刻表述之史实,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事实。然而由《书》之文本自身所凸显的中和文艺主题和克谐文艺表现形式,以及由早期儒家学者在诠释《书》的过程

2、中所肇始的《书》教中和文艺传统,在我国古代文艺理论视域中所占据的主流地位及其主流影响地位,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研究视域中却并未得以充分揭示。  一  如果从文化史的角度来说,自数以千计的早期《书》篇陆续由史官写成之日起,就始终成为商周时期王官之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成为史官赞治、乐正造士的主要文献工具,并逐渐上升到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与《诗》《礼》《乐》一起构成了春秋及其之前的社会所共同依托的传统文化基础的核心,并在战国时期又进一步成为一些诸子创派立说所共同依托的传统文化背景。若从文学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书》一类文献在传统文学母题和传统文学艺术创作手法等方面不仅具有肇始之功,而且

3、一起始就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与今存《书》篇同类性质的数以千计的早期篇章,始终占据着我国上古散文体文学创作活动中的主流地位。《书》是我国上古政治历史的一面镜子,除《禹贡》篇外,其它篇目文本主要为记言形式的文体,并非特意的为文而作,但恰恰是在大量的语录之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学形象与文艺创作方法,其文本再现的历史不仅是真实历史政治的一种反映,而且是被文学化了的历史。正是在此层面来讲,作为赞治、造士工具之使用的大量《书》篇,同诸多《诗》篇一样,一起始就占据着我国上古文学发展史中的主流地位。首先,编纂《书》的众多资料是上古文字存在的主体,《书》之六式典、谟、训、诰、誓、命是上古散文体表述

4、的主要表现形式。散文不同于诗歌,散文起始于实用。上古时期,特别是殷商、西周时期,学在官府,文化为史官所垄断,制书、读书、掌书、用书是史官之职,而殷周历代史官所制、所读、所掌、所用之书,是殷商、西周时期文字存在的主要形式,是后来编纂《书》的主要资料。编纂《书》的资料,按其功用的不同,主要包括典、谟、训、诰、誓、命六类,这六类正是史官文化中的主流,代表着上古文化存在样式的主体模式。从文体学视角看,六类几乎囊括了上古散文体的主要表现形式,从出土文献称说《诗》时多不称篇名而直接称《诗》云,而称说《书》时则很少直接称说《书》云,而是直称篇名的状况来看,《书》之篇目的标题典、谟、训、诰

5、、誓、命等理应为早期文体学意义上的分类表现形式,与同时期的其它典籍相比,其成熟度也较高。  其次,从现今可以看到的仅存的28篇较为可信《书》篇的文学艺术性来看,构成编纂《书》的早期《书》篇资料,同样也理应是比较成熟的散文,在叙事、论证、结构、塑形等多个层面上都表现出了一定的艺术性,确实代表着那个时代散文体文学的最高艺术成就。晚《书》25篇历经1000余年的考辩,为后人所伪已成定谳,《泰誓》3篇的真实性也多受到质疑,其余30篇,即《今文尚书》28篇的文本在长期流传过程中,虽有不同程度的润色、加工,文字亦有讹误,但其远源于春秋之前的时代,当是无可否认的史实。现存28篇今文《尚书

6、》基本上属于未曾伤筋动骨的上古《书》篇,其文学艺术性已经相当成熟,但不同时代的作品,其文学艺术特性又不尽相同:《虞夏书》部分的文本在叙事艺术方面已经具有鲜明的特点,《商书》一类文本所体现的共同特点是大量形象比喻修辞格的应用,成篇于西周史官之手的诰类篇章,其最明显的文学成就当推其论辩艺术。夏、商、周时期是文、史、哲三位一体的时代,虽还没有独立的文学观念产生,却有广义的文学创作活动之史实,大量的历史确实被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文学化的改造。正是在这一时期,我们的先民创造了用文字表达情感、描述事物的最基本的语言形式诗歌体与散文体。单就散文体的发展来看,早期散文经历了由片言只语到成段成篇

7、的漫长发展过程,在殷商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中已经孕育了散文体的成长。早期《书》篇的结构层次分明,行文多用生动比喻,立论鲜明,已经是较为成熟的散文,这些《书》篇当是我国早期散文形成的重要标志。抛开历史纪实功能不说,即使按照现代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和现代文体学的观点来审视,以文辞见长的史官所制作的各种《书》篇,其目的虽然不是今天意义上的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创作,但就其见人、见事、见物的文本表现形式,篇章较为完整的结构,论述语义的层次分明,典、谟、训、诰、誓、命等文体的区别与使用,以及文本所使用的最基本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修辞方式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