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科学背景下的中医病因病机的概念隐喻研究

认知科学背景下的中医病因病机的概念隐喻研究

ID:20416480

大小:4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2

认知科学背景下的中医病因病机的概念隐喻研究_第1页
认知科学背景下的中医病因病机的概念隐喻研究_第2页
认知科学背景下的中医病因病机的概念隐喻研究_第3页
认知科学背景下的中医病因病机的概念隐喻研究_第4页
认知科学背景下的中医病因病机的概念隐喻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认知科学背景下的中医病因病机的概念隐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认知科学背景下的中医病因病机的概念隐喻研究贾春华(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摘要:简要回顾隐喻研究历史,概述中医病因病机的研究现状,指出在中医病因病机理论中富含大量概念隐喻,并事例式分析中医病因病机概念隐喻的形成,提出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的研究急需在认知视野下从语言学、逻辑学、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中医病因病机隐喻概念。关键词:中医病因病机;隐喻概念;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认知逻辑学如果以一句话概括20世纪科学发展的特征,那可能就是“学科的交叉与综合”。认知科学作为研究人脑或心的工作原理的前沿性综合科学

2、,吸引了众多领域的专家学者,大批计算机专家、语言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逻辑学家纷纷加入对认知科学的研究[1]。一般认为:认知科学由6个相关学科支撑:哲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这6大支撑学科对人类认知的研究首先形成认知科学的6个核心分支学科:认知哲学从人类心智过程,主要包括意识、思维、认识、推理和逻辑等方面来研究认知;认知心理学是认知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在早期研究信息的检测和加工、信息的获取和记忆,也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近年来,联结理论、多功能系统理论成为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认

3、知语言学是认知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它经历了乔姆斯基唯理主义和心理主义的第一代认知语言学,目前以拉柯夫为代表的经验主义的第二代认知语言学正在改变认知科学的语言学基础……,6大支撑学科互相交叉,又产生出许多新兴的分支学科。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现代逻辑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领域,并逐步发展为一个新的学科——认知逻辑。逻辑的基础是语言,认知逻辑的基础是回归的自然语言。就是从自然语言出发,经过形式语言的发展,再回到自然语言的这样一种辩证运动过程以后所认识的自然语言[2]。1.隐喻认知研究历史背景隐喻是自然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4、,隐喻“无所不在”。英语中的“metaphor”(隐喻)一词就是源自希腊语“metaphora”,意为“carryingacross”,即“由此即彼”之意。由此不难看出,所谓“隐喻”,其本意就是指将一事物转移到另一事物,涉及两个事物,一是出发点,二是目的地,也就是我们汉语界修辞研究通称的喻体和本体。在目前的隐喻研究理论中,关于“喻体”和“本体”有着不同的术语表达。Richards称其为“载体”(vehicle)和“话题”贾春华,男,47岁,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3077

5、2699)(tenor),Langacker则分别称其为“射体”(tra-jector)和“界标”(landmark),而Lakoff&Johnson则分别称其为“源域”(source)与“目标域”(target)。尽管称说不一,其实这些术语的所指却大同小异[3]。人们对隐喻的研究虽由来已久,但基本上人们都是把隐喻作为一种修辞领域而非认知领域的现象来研究。传统隐喻理论把隐喻只是看作一种语言现象,并不是必要的,不过是语言形式上的装饰而已,而且隐喻处于正常语言使用之外,是语言的非正常使用,主要根植于诗歌语言之中[4

6、]。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认知语言学作在西方得到了蓬勃发展。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起自一个基本前提:在语言和客观世界之间存在一个中间层次‘认知’。”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为解释隐喻提供了一条重要的路径[5]。追溯西方隐喻研究史,可梳理和归纳出五种主要研究理论——“替代论”、“比较论”、“互动论”、“映射论”和“概念合成论”。从有稽可查的文献资料看,亚里士多德是隐喻“替代论”研究之滥觞者,所谓隐喻实际上就是用一个词去替代另一个词的修辞现象。“比较论”也可以称作“相似论”或“类比论”。这一理论强调,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特征

7、比较是构成隐喻解读基础的基本过程,是对分别源于两个不同义域里的词彼此之间的相似性经过比较而建立起来的一种联系。隐喻“互动论”提出,隐喻是语义变化的发酵剂,其意义的实现有赖于两个域之间的交互作用,而且隐喻意义的达成有时取决于语境的作用,有时取决于百科知识和规约性信念的作用。这些观点发前人所未发,由此突破了“替代论”和“比较论”的局限。“映射论”认为隐喻是一种心理映射,是人们将对此事物的认识映射到彼事物上,形成了源域向目标域的跨越。需要指出的是,隐喻的心理映射可能牵涉到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外在表象联系,也可能牵涉到此事

8、物与彼事物的内在特性的关联,也可能牵涉到两者兼而有之的关系。所谓“概念合成”,就是指心理空间的合成,而这就是指人们进行交谈和思考时为了达到局部理解与行动的目的而构建的概念集。心理空间是局部结构,随着我们的思考和交谈而扩展,使得我们的话语和知识结构的细密切分成为可能。实际上,心理空间就是指心理空间域,是人们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建立起的临时性在线动态概念。因此,所谓概念合成理论,就是关于对言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