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414948
大小:70.0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8-10-09
《中医认识误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认识的七大误区-----细说国人对于中医的认识中的七大误区本月在济南召开全国中西医结合大会,组委会让我以西医的视角谈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与代谢病诊治的研究,因为没有经验,只能借助别人的观点加以汇总。读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内容,有些文字也显得很极端,虽然不敢苟同,但也需要重视。其中, 解滨先生书写的下面这篇文章很有意思。今日的中国社会普遍缺乏诚信,造假成风,官员腐败,贫富悬殊,历史上的一些潜规则一再沉渣泛起,阻碍中国成为一个和谐的现代化社会。有人从文化根基上找原因,认为中国如果没有一场类似西方文艺复兴的真正意义上的自由精神、文化启蒙、道
2、德觉醒、社会政治理想的伟大革命或运动,中国社会将难以获得新生。依笔者之所见,国人虽在物质生活方面已逼进中等水平国家,在性开放方面甚至领先于世界各国,但许多人的意识形态深处却依然和二百年前的大清臣民们一样糊涂、混沌和浑浊。最明显的一个证据就是国人普遍缺乏最基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乃至于五四运动近百年后举国上下仍然封建迷信张扬:“风水”大行其道;政府官员与私企老板愿为一个8888车牌付出天价;星座、运程、网络占卜在校园里流行;一个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小骗子写本气功小书居然轻易骗来几千万信徒……。今日之中国任何一种迷信都比科学吃香,任何
3、一种骗术都可以引起轰动效应。而在中国大地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迷信不是风水,不是鬼魂,不是来生,也不是生辰八字,乃是中医。中医本是一门原始的医学,具有浓厚的唯心和迷信色彩,和其它民族的传统医学一样不能真正有效地治病。别的民族的传统医学早就被现代医学取而代之了。然而在中国这一历史过程却遭到来自封建卫道士们的强烈抵抗,以至于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中医仍然保留官方正统医学的地位。大多数国人对此居然心安理得。这种荒唐在世界各国是绝无仅有的。国人的盲目和糊涂堪称世界各民族之最。笔者发现,国人对中医的认识中普遍存在着七个误区。这些误区大多是过去一百
4、五十年间人为制造的。笔者要把这些误区一一公诸于众。我要告诉你中医从来就不是国粹,不是科学,不是唯物主义,甚至不是一种经验科学。中医绝非人们所说的那样“治本”,对“疑难杂症”和慢性病有特效,更不是什么“整体医学”。中草药也并不是无毒和无副作用的。我还要告诉你,淘汰或废除中医丝毫不会有损于我们灿烂的古代文化和悠久的文明。为了我们的未来,我们必须向过去告别。如果我们中国人永远沉缅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自欺欺人中裹足不前,那我们将永远迈不开那走向现代化社会的最后一步。1、国人关于中医的第一大误区:中医是我们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国粹。
5、否定中医就是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中医是国粹吗?鲁迅的弟弟周作人在1929年就回答了这个问题:中医不是国粹。国粹,国之精粹也。可以称为国粹的东西,必为一国之特长。如果别国也长于此道,那这东西就算不上国粹了。英国肯斯敦博士所著《医学史》(C.G.Cumstonj,TheHistoryofMedicine,1926)把医学发展分为四个时期:(1)本能的医学,(2)神学的医学,(3)玄学的医学与(4)科学的医学。医学在西方、在中国、在埃及、在印度都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我们今天的主流医学虽然也被称为西医,实际上是全人类的医学,并无任何民族标
6、签或文化印记。它是人类历史唯一的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医学。那么,中医算哪种医学呢?它显然不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它属于发展较早的,较原始的医学,应该是介于玄学医学和神学医学之间。在上古遥远的中国,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是充满迷信色彩的。他们总认为生病是“天谴”,是“神赐”,是“帝降疾”,因此想要病好,就要求神拜佛、算卦占卜。在这种神话的背景下,“巫医”就出现了。《黄帝内经·贼风》说:巫者,因知百病之胜,先知其病之所从生者。那个时候,巫和医确实是一家。类似这样的传统医学在欧洲、印度、埃及也同样产生过。中医和其它民族的传统医学相比更优越吗?
7、没有人这样说过。中医和其它民族的传统医学相比较,非但不是最好的,有些方面还可以说是最差的。这是因为(1)基于“阴阳五行”的中医理论充满了神秘色彩,和现代医学或科学几乎没有任何重叠。如果没有外来的影响,中医自身渐渐发展成科学医学的可能性几乎为零。(2)中医的开放性和宽容性极差,在两千年中几乎没有什么显著的进步。这是由于中医对于其医经典理论之外的任何新理论有极强的排外性。甚至在中医内部有人要提出新的看法或观念也极其困难,今天亦如此。清代有个书生叫王清任,曾做过武庠生,嘉庆至道光年间在北京行医。王清任曾在瘟疫流行的灾区观察未掩埋的儿童尸
8、体300多例,逐一进行了解剖和观察,绘制了大量的脏腑图。他发现中国古代医书中对人体脏腑的位置、大小和重量的描述并不确切,便写了一本书,叫《医林改错》,对《黄帝内经》中的脏腑概念做了35处修改。书中一再体现出不遵经、不崇古的革新创造精神。例如:他否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