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364807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2
《故都的秋(人教版必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故都的秋(人教版必修) 教学目标:1、了解郁达夫及创作风格。 2、体会故都秋清,静,悲凉的特点。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主观感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并借鉴文章“融情于景,驭景以情”的写作特点,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赞美中又流露出的悲凉、伤感之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秋”“愁”(板书),心上有秋便是愁。关于“秋’故都的秋(人教版必修) 教学目标:1、了解郁达夫及创作风格。 2、体会故都秋清,静,悲凉的特点。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主观感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并借鉴文章“融情于景,驭景以情”的写作特点,体会作者对
2、故都的秋的赞美中又流露出的悲凉、伤感之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秋”“愁”(板书),心上有秋便是愁。关于“秋’故都的秋(人教版必修) 教学目标:1、了解郁达夫及创作风格。 2、体会故都秋清,静,悲凉的特点。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主观感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并借鉴文章“融情于景,驭景以情”的写作特点,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赞美中又流露出的悲凉、伤感之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秋”“愁”(板书),心上有秋便是愁。关于“秋’历代文人墨客也有一种传统的认识:言秋必愁。有诗为证:“万里悲秋常作客
3、,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 最典型的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但也有例外: 有人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的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秋日里,毛泽东读到的是壮丽。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由此可见,文学作品,常
4、常是客观现实和作者的主观感受的统一体,我们阅读文学作品贵在“读懂作者笔下的客观现实,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通过景物描写把握作者的情感”这是我们解读诗文的一把钥匙。 下面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下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二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美学家说:“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那么我们就从故都的秋景走入郁达夫的心灵世界。看作者通过故都景的描写,要抒发怎样的深情 1、提问:文章的哪些文字段是写秋景的?这些文字段描写了几幅故都秋景图,并作以概括。 明确:3—11自然段写秋景,写了小院秋景,秋槐落蕊,秋蝉残叫,闲话秋凉,秋果奇景。
5、2、提问:作者笔下的故都秋景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清,静,悲凉。 3、结构: 第一部分:(1—2)不远千里去北平赏秋 第二部分:(3——8)故都的秋味 第三部分:(9)文人与秋的关系 第四部分:(10——11)对故都的秋的眷恋 三细读细品 1、读3-8段讨论:作者通过怎样的景物描写来突出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 明确: 写秋院——“听得到青天驯鸽子的飞声”写出了环境的宁静。 “细数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写出了心的静。 “一椽破屋”“破腰壁”写出了环境的悲凉。 写秋槐——“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
6、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柔软的触觉。”写出了环境的静,心的静。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还觉得有点落寞。”写出了环境的静,心的悲凉。 写秋蝉——“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柳永有诗句“寒蝉凄切”这里用反衬的手法,以有声写无声,以动写静,写出了故都秋的静和悲凉的特点。 写秋雨——“那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的下起雨来。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写出了环境的静,悲凉。 写秋果——“像鸽蛋似的着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颜色的时候......
7、”“淡绿微黄”,视觉上给人一种清,静之感。 提问:分析了景物描写从中读到的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 明确:和故都的秋景一样也是“清,静,悲凉”的。在作者的笔下景中有情的悲凉,情中有景的落寞。的确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达到了“物我为一”的境界,这也是这篇散文的魅力之所在。 提问:回头去看,郁达夫笔下的秋在哪里?(仿句练习) 秋,在小院中低矮的破屋内外,在——,在—-,在——,在——(在秋槐的每一朵落蕊里,在秋蝉的每一声残叫里,在秋雨的每一个雨滴里,在秋枣的每一丝微黄里。) 的确,郁达夫故都的秋景都是皇城根下,寻常巷陌中的家常小景。所以,只要用心我
8、们也可以从身边的平凡的景物中读出一种真实的生活感受。 2、第9段,理解议论对描写秋景的作用 明确:本段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