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361021
大小:656.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12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河北承德第一中学高一年级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60分)1.《三国志》记载:曹操的爷爷曹腾是西汉丞相曹参的后代。2013年11月复旦大学进行的DNA检测否定了这一说法,证实曹操的爷爷来自家族内部过继,该家族并非曹参本族。而我国古代也有过继养子“异姓不养”的风俗。这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A.内外服制B.郡县制C.分封制D.宗法制2.《礼记》载:“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可见,分封制A.造成土地和政治权力的层层分割B.允许越级实施有关义务
2、和责任C.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D.否定封君中下级对上级承担义务与责任3.《左传》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这反映西周政治是A.神权政治B.皇权政治C.族权政治D.官僚政治4.下列材料反映了分封制遭到破坏的是A.“诸侯朝于天子……三不朝,则六师移之。”B.“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C.“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D.“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5.西周政治将“国”与“家”密切结合起来。能突出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嫡长子有主祭祖先的特权B.周天子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C.封邦建国时主要是“授
3、土”“授民”D.宗法制以分封制、礼乐制为基础和保障6.公元前782年,周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表明A.周幽王荒淫无道,诸侯联合起兵反叛B.宗法制下,小宗有随时朝贡大宗的义务C.分封制下,各诸侯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D.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大国争霸频繁7.周代的棺椁制度有着明确的规定:“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考古发掘研究表明,有些大、中型墓,在椁室内置双重棺,可见记载大体上是可信的。随葬数量也是从天子到士依次递减。材料反映出的西周最主要的特点是A.贵族阶层生活腐化奢侈B.西
4、周社会的宗法色彩浓厚C.西周社会阶层等级严格D.西周统治集团内部等级严格8.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形成“中央→郡→县→乡→亭→里→什→伍→户”的国家治理体系。这一体系有利于10①稳定中央政府的赋税来源②保障政令畅通和征发兵役③扩大郡县长官的行政权④促进农民的自由流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君王自命‘天子’,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A.君权神授,皇位世袭B.君父同伦,家国同构C.强干弱枝,中央集权D.男尊
5、女卑,君父一体10.叶文宪先生认为“中国历史没有上帝(西方意义上的),只有皇帝”,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A.中西方古代政治体制不同B.中西方古代政治相互交流甚少C.中国古代政治与神权无关D.中国古代政治核心是君权至上11.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作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其主要目的是A.炫耀文治武功B.树立专制权威C.制造暴政依据D.宣扬君权神授12.翻阅古文献中有关以下两幅图片上官职的记载,你从中能够看到的句子是A.图一:“御史大夫,秦官,银印青绶,掌武事。”B.图一:“丞相,秦官,金印紫
6、绶,为百官之长。”C.图二:“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D.图二:“太尉,秦官,银印青绶,掌副丞相。”13.宋代曾规定,御史有“闻风弹人”之权,每月必须向上奏事一次,称“月课”;上任后百日必须弹人,否则就要罢黜为外官或受罚俸处分,名为“辱台钱”。该规定A.可能导致御史滥用职权B.使御史具备了类似唐朝中书省的职能C.标志皇权专制达到顶峰D.可能导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空前激化14.学者钱穆指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而学者黄仁宇说,宰相的废除,内阁的形成,使明朝的皇帝甚至可以几十年不上朝。这反映出A.中央集权
7、制度十分腐败B.皇帝有制约宰相的权力C.制度治国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治国方式D.皇帝还未形成足够的专制权力15.刘邦建立汉朝后,命陆贾著述秦亡之理,以之为戒;又命萧何参照秦朝法律“取其宜于时者,10作律九章”,即“汉律九章”。刘邦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A.无为而治天下B.轻徭薄赋与民休息C.稳定专制统治D.实践民贵君轻理论16.“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郡监,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材料描述的是A.西汉的刺史B.北宋的通判C.明朝的锦衣卫D.清朝的军机大臣17.明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