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刁本恕「和法」的临证思想

浅谈刁本恕「和法」的临证思想

ID:20326052

大小:3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2

浅谈刁本恕「和法」的临证思想_第1页
浅谈刁本恕「和法」的临证思想_第2页
浅谈刁本恕「和法」的临证思想_第3页
浅谈刁本恕「和法」的临证思想_第4页
浅谈刁本恕「和法」的临证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刁本恕「和法」的临证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淺談刁本恕「和法」的臨證思想王蔚[1]杜淵[1]指導:刁本恕[2](1.瀘州醫學院附屬中醫醫院2.成都市第七人民醫院)【摘要】刁本恕教授是四川著名的中醫藥學家,也是四川傳統民間中醫藥學者的代表,經過幾十年的中醫研習和臨證實踐,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醫臨床思路,筆者將在本文中淺談刁老以「和」法為特點的臨證思想,望能對讀者有所啟迪。【關鍵詞】刁本恕用藥思想1程氏「八法」皆「和法」刁老一生推崇清‧程國彭《醫學心悟》,尤其欣賞程氏四診八綱及汗、吐、下、和、溫、清、補、消八法的理論、法則及其在臨床上的運用。看似簡單的八法到具體臨證時卻不那麼容易,程氏書中對八法的描述就充滿了矛盾和自我思

2、辨,例如:「有當汗不可汗,而妄汗之誤人者。有當汗不可汗,而又不可以不汗,汗之不得其道以誤人者。有當汗而汗之不中其經,不辨其藥,知發而不知斂以誤人者。是不可以不審也。……有當清不清誤人者,有不當清而清誤人者,有當清而清之不分內傷、外感以誤人者,有當清而清之不量其人、不量其證以誤人者,是不可不察也。」中醫治療的關鍵在「治病必求於本」,所謂「本」即「陰陽」,如何調和疾病狀態下的陰陽失衡重回陰平陽秘,便是「八法」的目的,所以刁老總結八法無非一法而已,即「和」法,調和陰陽達陰平陽秘。跟隨刁老臨證發現,老師首先詳細詢問患者年齡、生活地域、工作性質、婚姻情況、飲食習慣、既往疾患、常服藥物等

3、等,通過問診了解患者體質偏陽還是偏陰,隨後根據症狀舌脈,確立法則。刁老對疾病立法從無固定模式,但「和」法思想始終貫穿整個立法處方過程。2刁老「和法」的臨證思想2.1祛外邪、顧正氣、和營衛邪在肌表,汗之可以。《內經》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汗由精血所生,發多少汗,才能既祛邪又不傷正,且營衛調和呢?刁老指出對待外感疾病,尤其指小兒、老人的外感疾病更要辨證細微,小心用藥。所以刁老總結了四個方劑解決這一問題。四個處方:銀翹散、桑菊飲、參蘇飲、加減葳蕤湯。其中銀翹散、桑菊飲均為辛涼平劑、輕劑;參蘇飲、加減葳蕤湯,針對氣虛、陰虛感冒者。仔細分析上述方劑蘊含的治則,桑菊飲—疏風清熱、宣

4、肺止咳;銀翹散—辛涼透表、清熱解毒;參蘇飲—益氣解表、祛痰止咳;加減葳蕤湯—滋陰清熱、發汗解表。四個方劑含八個法則,此八法完全體現了祛外邪、顧正氣、和營衛的思想。刁老在臨證時將8個法則進行重新整合以適應具體患者,祛邪方面選擇辛溫、辛涼、還是溫涼並用;扶正方面選擇益氣、養陰,還是氣陰同舉;祛邪與扶正關係處理上,是祛邪重,還是以扶正為主;刁老一切以病人為中心來處理此三個問題,從不局限某個方劑法則,頑固不變。譬如:某個患兒因外感就診,通過四診合參,該患兒體質較好、平素不易感冒,刁老處方用藥時便着重辛散祛邪之品,扶正顧陰之藥輕用,或者中病即止、一劑即可;反之,患兒平素易感冒,常服辛散

5、、清熱之品,刁老用藥則着重顧正氣、益陰液,微微發汗以達祛邪目的,並建議復診,進行外感後期調理;老年患者亦同此法。刁老常告誡我輩,外感疾病看似簡單,但權衡陰陽比重,最終達陰陽平和,是需要多年的中醫臨床積累才可以做到。2.2疏肝氣、調脾胃、和中焦刁老通常將肝、脾二臟相結合治療消化系統疾病,認為肝脾和,中焦得治。《金匱要略》云:「夫治未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補之;中工不曉相傳,見肝之病,不解實脾,惟治肝也」。張仲景確立的中焦肝、脾為中心的思想,成為後世醫家入手中焦的宗旨。肝得脾氣則疏,脾得肝氣則運,因此中焦疾患的治法中當運中有疏,疏中有補。刁老處理中

6、焦疾病,確立一疏二補,三個方劑:一疏指:柴胡疏肝散,其治則:疏肝理氣、養血柔肝;二補指:補氣四君子湯,補陰沙參麥冬湯。針對三個處方的具體運用時,分清肝臟氣機問題還是脾氣不足二者之間的關係,孰輕孰重的判斷將直接影響到調理氣機的藥物與運補脾胃藥物之間搭配使用;同時也須辨清是脾氣不足還是胃陰虧虛,這點影響到補氣和養陰藥物多少的選擇。刁老把中焦看成以肝、脾為核心的一個整體系統辨證施治,肝、脾為相克關係,《素問‧五運行大論》言「氣有餘,則制己所勝,而侮所不勝;其不及,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已所勝,輕而侮之」,因此,肝、脾任何一個方面出現問題,或者治療過程中使得二者不相協調,均會導致相勝

7、或相侮。筆者跟隨刁老多年,發現刁老治療中焦疾病時,尤為小心謹慎,稍有差錯治療的效果都會受到影響。2.3補下虛、瀉上實、和心腎下虛上實又名上盛下虛,《素問‧三部九候論》:「上實下虛,切而從之」,由肝腎不足,陰虛於下,陽亢於上。臨床證見出現腰膝酸軟無力、遺精等下虛證的同時,兼有脅痛、頭眩、頭痛、目赤、煩躁易怒等肝陽上亢的證候。或是指邪氣實於上而正氣虛於下之證。如素患脾腎兩虛、腹瀉便溏的病人,又感時邪,眼紅痛癢,頭痛惡風。刁老認為上盛下虛在臨床上最為多見,也最為難治的本虛標實證。倘若瀉實太過,必然傷正氣,導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