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898805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6
《刁本恕老师治疗小儿高热经验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刁本恕老师治疗小儿高热经验【摘要】文章总结了刁本恕老师在治疗小儿高热方面的学术经验,提出由于小儿生理病理的特殊性,其高热发生潜在病因多属脾胃失调,因此临床治疗时,以通腑泻热同时顾护脾胃为治疗大法。且还应重视小儿退热之后的调理,以避免高热的复发。【关键词】刁本恕;学术导师;高热/中医药疗法;儿童小儿高热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一个主要症状。但近年来,患儿经西医治疗数日仍然高热不退的现象越来越多,退后又反复发热的情况也频频出现,让家长和患儿倍受煎熬。 作为国家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导师的刁本恕老师在治疗小儿高热方面有非常丰富的经验
2、。老师认为,小儿高热,由感冒夹食滞者多,中医治疗有相当优势,但一定要注意临床辨证,明辨体质、时令、病因和兼杂证,只要辨证准确,即可取速效。现试用一典型病例将刁老师的治疗经验进行讨论分析。 1典型病例 陈某,女,6岁半。20081201初诊。主诉:发热3d。现病史:患儿1周前出现口腔溃疡,未加重视,3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体温升高,最高达40℃。于当地某医院就诊,经多种抗生素进行肌注和静滴治疗3d无效,经人介绍前来寻求中医治疗。现患儿体温39.6℃,神差,面色红,鼻根青筋明显,无汗,无明显恶寒,纳差,大便干结,舌质红,苔心微黄腻
3、,脉滑数。既往史:患儿平素纳少,纳差,常感冒,发热,并有多次使用抗生素史。诊断:发热。辨证:阳明热盛,腑气不通。治则:消积导滞,通腑泄热。处方:通宣导滞汤加减。焦山楂、神曲各15g,炒谷芽、炒麦芽、糯米草、鸡矢藤、隔山撬各30g,荆芥10g,青蒿30g,赤芍、焦栀子各10g,石膏30g,连翘、木通各10g,滑石、板兰根、大青叶、玄参各30g,花粉15g,苏梗10g。煎服法:上药冷水浸泡15min后,以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煎煮10min,将药汁倒出,加入水煎第2次,以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煎煮20min后,将药汁倒出与第1次的药汁混合,共
4、得500mL药汁。每次服用50mL,每日5~6次,2d内服完。 20081205复诊。服药后,大便泄下糟烂,热即退。现体温正常,神可,纳仍少,不欲食,脉细微数。诊断:发热后期。辨证:脾胃不和,痰饮内停。治则:健脾和胃,涤痰宣肺。处方:焦山楂、神曲各15g,炒谷芽、炒麦芽、糯米草、鸡矢藤、隔山撬各30g,半夏曲10g,陈皮6g,竹茹12g,橘络、炙旋复花各15g,百部、冬花各12g,苏梗、藿香、川木通10g,车前草30g,石斛15g。煎服法同前。 2体会 该病例突发高热,经各种抗生素治疗,均不能有效退热,但仅服中药1剂,便
5、能迅速退热其中原由有极高的借鉴价值。 抗生素对于细菌感染所致疾病的确非常有效,但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近年来,因细菌感染所发生的高热,仅占临床发热患者的1/3。也就是说,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患者,根本无须使用抗生素,尤其是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不当用而用之,不但不能有效退热,反而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使患儿出现食欲低下,食后腹胀甚至厌食等症状。患儿脾胃运化功能不正常进行,则易成积成痰,积滞与痰饮又会诱发多种疾病,这正是孩子反复感冒、反复发热等常见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该例患儿平素常反复感冒发热,食少纳差,说明其脾胃运化功能较弱
6、,正气不足,卫外功能减弱,易受外界“虚邪贼风”的影响。且曾经使用过多种抗生素,导致正气更虚,虚则更易受邪,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在本次病程中,西医仅凭其口腔溃疡就断定其为细菌感染导致的发热,使用抗生素,实属误治。非旦不能退热,反损其脾胃,使积者更积,热者更热。殊不知,患儿脾胃运化的失司,可致饮停胃肠,腑气不通,积而化火,上发为口腔溃疡;同时又因正气不足,感受外邪,邪正相搏,发为高热;肺气失宣,腑气不畅,则邪恋热积,高热留而不去。 明其病因病机则治疗大法可定,虽有正气不足的一面,但当前邪气正盛,应以祛邪为当前治疗大法。大法之下,治则可
7、明,既为因积而热,理当消积导滞,通其腑气,则积消而热自去。 刁老师将王静安老师的通宣导滞汤[1]进行适当的加减,以焦山楂、神曲、炒谷芽、炒麦芽、糯米草、鸡矢藤、隔山撬消积健脾,除热之根,再配以清热凉血解毒之荆芥、青蒿、赤芍、板兰根、大青叶,荡涤积于胃肠之邪热的焦栀子、石膏、连翘、木通、滑石等药,共奏通腑泄热之功。又考虑到高热可致津液耗伤,故辅以清热养阴之玄参和花粉,使热去而津存。苏梗在此方中有一药双用之功,既可芳香醒脾固护患儿脾胃,不致被大量清热药所伤,又可开宣肺气,以利腑气通畅。诸药合用,共奏奇功。 患儿热退之后,如何进行下
8、一步的治疗甚为关键,大多患儿家长或医者不明此理,热退即不再进行后续治疗,常使病情反复,高热复来。刁老师非常重视高热患儿的后期治疗,认为由于患儿素体脾胃虚弱,积虽消,但脾胃尚弱,故仍需给予消食健胃之药以辅助其脾胃运化功能,以避免聚湿生痰。善后则当用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