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学老师讲六随念

无学老师讲六随念

ID:20325951

大小:3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08

无学老师讲六随念_第1页
无学老师讲六随念_第2页
无学老师讲六随念_第3页
资源描述:

《无学老师讲六随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在家人当修六随念六随念是佛给在家人修的正法。古印度有婆罗门接引生天的讲法,杀生祭祀,佛怕人上当受骗,故说六随念,在家人的正念,可导向出离轮回的涅槃。佛在世之时向人们揭示了人天的真谛,于是为信众讲了六随念。并指导信众依念佛(觉悟)等六随念,并依六随念死后上升到诸善界天之中。僧人通过忆念佛的名号获真实义理,也可于独居林中修持时,若生恐怖,通过忆念佛的十名号来稳定情绪。  因为在家人要福慧双修,也就是说白了要实行有漏修,从有漏修上升进道,趋向解脱,福报共有两种:一种对世俗生活的信众而言,在没有诸恶业缠身的善行下可以消灾、免难、增添福寿,不入地狱,身坏命终或转生富贵家,或升天堂;另一种是对有

2、解脱志向的居士而言,因诚心供养阿罗汉转为追求真理的动力,增强今世的解脱果,或引导他于后世获真理解脱的果报。    佛随念:从忆念“佛十名号”的含义,从而通达修行次第进步的法义。从忆念佛的十名号明其义理,通过真修实证达于清净、无怖才是念佛真正的机理。念如来事,上升进道,积累智慧,最后降伏贪嗔痴,就有可能证得涅磐六随念也是在家出家共修共赢的正法修持。佛告摩诃男。若比丘在于学地。求所未得。上升进道。安隐涅槃。彼于尔时。当修六念。乃至进得涅槃。譬如饥人。身体羸lei2瘦。得美味食。身体肥泽。如是。比丘住在学地。求所未得。上升进道。安隐涅槃。修六随念。乃至疾得安隐涅槃。  谓圣弟子念如来事。如

3、来.应.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圣弟子如是念时。不起贪欲缠。不起瞋恚.愚痴心。其心正直。得如来义。得如来正法。于如来正法.于如来所得随喜心。随喜心已。欢悦。欢悦已。身猗息。身猗息已。觉受乐。觉受乐已。其心定。心定已。入法流水。乃至涅槃。这就是佛教的“念佛正法”。原始佛教时期原原本本的念佛法。是依十名号义理入觉醒的法,入法水流的法,是降伏贪嗔痴入涅磐的在家人所修法。对在家人信士居士就得弘扬这个法。切实,可用,有成效,趋觉醒,得涅磐。复次。圣弟子念于法事。世尊法.律。现法能离生死炽然。不待时节。通达现法。缘自觉知。圣弟子如是念法者。不起贪欲.瞋恚

4、.愚痴。乃至念法所熏。升进涅槃。凡是正法,现法能离生死炽然。不待时节。通达涅磐,法也是觉醒之戒。随念头的生起而入禁戒,是谓法随念。法随念生,慧解世出世间的愚痴,一旦有念头生起,自律的戒条就要紧紧跟随,所以说法随念生,这是解决自己习性的法宝。而居士信众的法随念:随念于戒,凡有背于五戒的要断除。而比丘的法随念就是通过法随念,使自己长养的轮回习性得以根除。出家人-----“若比丘于四念处修习,多修习,名贤圣出离世间”《杂•六三五经》中佛说:“若比丘于四念处修习、多修习,未净众生令得清净,已净众生令增光泽。”也就是一切的念头,都要入于四念处。在家人从法随念中逐步上升进道,入于觉醒,逐步建立智

5、能。而不是要立即断除六根依赖熄灭五取蕴,那是出家人的法。在家人要逐步进入觉醒,于正法、律中证悟自己,觉悟自己,明其四真谛,在自律中脱离苦谛,六随念最终一样能脱苦谛。  僧随念是亲近,多听梵行僧的证悟,支持恭敬供养灭苦解脱梵行僧,另外居士适时短期出家很有好处,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佛教法意,使其种下觉悟法,来生即可证得更大的果报,或者是福报。自净六根污染。四双八辈贤圣,是名世尊弟子僧净戒具足、三昧具足、智能具足、解脱具足、解脱知见具足,所应奉迎、承事供养为良福田。圣弟子如是念僧事时不起贪欲、嗔恚、愚痴,乃至念僧所熏升进涅槃。”《杂•九三一经》戒随念”。佛教弟子要随着念头的生起而自戒。出家人每

6、当有念头生起时,就要找到戒除此念的律条,分别戒除由六根生起的一切杂念,这就是戒随念生。自律的戒条各有差异,因此每个人都要随着实际情况入于自律的灭苦道中,戒除自己本性的取蕴之念。佛在《杂•九三一经》中告诫我们:“圣弟子自念净戒:不坏戒、不缺戒、不污戒(不要把佛教戒用外道论来解析)、不杂戒(不要把外道法混杂于佛法中)、不他取戒(不要把外道戒拿来充当佛教戒)、善护戒、明者称誉戒、智者不厌戒。圣弟子如是念戒时(才)不起贪欲、嗔恚、愚痴,乃至念戒所熏,升进涅槃。念戒时不起贪欲、嗔恚、愚痴,被佛的教戒所熏日久就会升进涅槃。佛的教戒就是四真谛,是依据昔日僧团中所发现僧众总体问题而制定,为戒止僧众当

7、中不良倾向,与修行上的偏差而制定。然而每个人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戒,每当自己有了杂念和毛病就要随念于四真谛中,这就是戒随念生的修持。“舍随念”,声闻弟子随着杂念的生起而修舍,随着舍觉知而入四正勤,于四正勤中去观身、受、心、法,随观身寻造苦、集之念,随观造苦集之念而入舍觉知,是谓舍随念生。  每当修到一定境界之后,就要继续精进到下一个修持目标。如,修出入息当然是善法,能获大果报。但,当找不到出入息时,若是就此不前,就会使人们无法断苦。所以善法用完也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