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血吸虫重组sjtsp2sj29kda表膜蛋白疫苗

日本血吸虫重组sjtsp2sj29kda表膜蛋白疫苗

ID:20316407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9

日本血吸虫重组sjtsp2sj29kda表膜蛋白疫苗_第1页
日本血吸虫重组sjtsp2sj29kda表膜蛋白疫苗_第2页
日本血吸虫重组sjtsp2sj29kda表膜蛋白疫苗_第3页
日本血吸虫重组sjtsp2sj29kda表膜蛋白疫苗_第4页
日本血吸虫重组sjtsp2sj29kda表膜蛋白疫苗_第5页
资源描述:

《日本血吸虫重组sjtsp2sj29kda表膜蛋白疫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日本血吸虫重组SjTsp2Sj29kDa表膜蛋白疫苗1血吸虫病概述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是指由血吸虫(Schistosome)感染引起的一种分布广泛、严重危害的人类的寄生虫病。在全球流行的传染病中,血吸虫病属于较为严重的。传播环节复杂,流行因素较多,并易受季节的影响,高危人群较集中以及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导致了血吸虫病的防治难度较高。目前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76个国家流行,有6亿人受到威胁,2亿人受感染,全世界每年约有数十万人死于该病[1]。根据2011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我国尚有454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共有31303个流行村,估计患者28万余例,全国

2、现有钉螺面积372664.10hm2,其中新发现钉螺面积1163.87hm2[2]。可见,血吸虫病的防治仍然是我国疾病防治的重中之重。   灭螺和吡喹酮的使用是目前防治血吸虫病主要措施,吡喹酮是现今唯一有效的化疗药物,但它虽能降低感染率和发病率,却不能阻断血吸虫的传播途径,对已经引发的肝脾损害没有明显的作用,感染者经药物治疗后再次接触疫水仍会发生重复感染。另有文献资料显示,药物的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血吸虫潜在抗药性。因此,研制一种安全、有效且可持续免疫保护效果的抗血吸虫病疫苗有利于长期控制血吸虫病以及提高化学疗法的效果[3-4]。   2血吸虫病疫苗的研究   血吸虫病疫苗是血吸虫病防治措施的一

3、个重要补充,它的研究已有8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死疫苗、减毒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组疫苗、抗独特性抗体疫苗、DNA疫苗、复合肽疫苗、载体与佐剂的应用等几个阶段,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蛋白质疫苗、DNA疫苗和血吸虫联合疫苗等几个方面[1]。2.1蛋白质疫苗   蛋白质疫苗是血吸虫病疫苗主要类型之一,其种类较多,重组蛋白疫苗是其中的一种,重组蛋白疫苗是将具有保护性的抗原分子的基因(或抗原决定簇基因片段)插入载体(如质粒)中,将重组分子导入受体细胞(如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并用蛋白质纯化技术将表达的目的蛋白进一步分离纯化,纯化后的蛋白通过佐剂乳化后制成疫苗,进行免疫[5]。   目前为止,重组抗原的研究主要处

4、在血吸虫尾蚴、童虫、成虫和虫卵等几个阶段[6]。其候选抗原分子有副肌球蛋白、谷光甘肽转移酶(GST)、磷酸丙酮异构酶、照射减毒抗原5(Irv-5)、完整膜蛋白(Sm23)和脂肪酸结合蛋白(Sm14)、信号蛋白14-3-3、重组蛋白和表位肽、钙离子激活蛋白激酶、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等,其中前6种被世界卫生组织热带病特别规划署(P)途径中磷酸二羟丙酮(DHAP)与3-磷酸甘油醛(GAP)可逆反应,它是血吸虫生命代谢活动的重要功能分子之一,催化磷酸二轻丙酮分子和磷酸甘油醛之间的可逆反应,是参与血吸虫糖代谢过程的一个关键酶[10]。   ⑶副肌球蛋白(paramyosin)抗原   副肌球蛋白是一种肌原纤

5、维蛋白,分子量为97kD,主要位于血吸虫肌组织内,尾蚴的呼吸盘腺体内也存在这种蛋白。该蛋白质不仅参与虫体本身肌纤维功能,还能与动物和人的抗体Fc片段结合,抑制补体介导的免疫反应。在虫体发育过程中副肌球蛋白抗原会结合到虫体表面,虫体在移行时该蛋白即成为靶抗原诱导产生保护性免疫,在人抗血吸虫感染的免疫过程中该蛋白主要引起IgA免疫应答。以往研究表明,副肌球蛋白能刺激小鼠引起免疫反应,产生IFN-γ,并活化巨噬细胞,对入侵童虫具有杀伤力[11]。   ⑷照射减毒抗原5(Irv-5)   科研人员曾发现辐射减毒曼氏血吸虫尾蚴后免疫动物,能获得较高水平的免疫保护效果,单次免疫保护率达50-70%,加强免

6、疫后高达80-90%。大量实验采用免疫血清学分析,最终发现了5种童虫和7种成虫糖蛋白抗原,其中就包括照射减毒抗原5(Irv-5),在用重组的SjIrv-5做抗原的免疫动物实验中,得到60-80%的免疫保护率[12],并被证实其发生的免疫机制与Th2引起的免疫反应相关[13]。   ⑸膜相关抗原(Sm23)   23kDa膜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3000,它是膜蛋白超家族TM4SF的成员之一。存在于血吸虫尾蚴、童虫及成虫中。Sj23与人的多种表面蛋白具有高度同源性,在血吸虫生长和发育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Sm23本身具有T细胞和B细胞两种表位,它有很高的免疫原性主要归因于分子外部的两个亲水区[

7、14]。林矫矫等应用PCR技术首先编码克隆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3kD抗原的大亲水区多肽的DNA片段即LHD-Sj23,构建重组LHD-Sj23/pGEX抗原,并将该重组抗原免疫小鼠与绵羊,得到的减虫和减卵率都在50%以上,显现出了该重组抗原具有较高的免疫保护作用[15]   ⑹Mr14000的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   Gobert[16]等人进行免疫定位日本血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首次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