髁状突骨折3种固定方法的比较

髁状突骨折3种固定方法的比较

ID:20309818

大小:5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0

髁状突骨折3种固定方法的比较_第1页
髁状突骨折3种固定方法的比较_第2页
髁状突骨折3种固定方法的比较_第3页
资源描述:

《髁状突骨折3种固定方法的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髁状突骨折3种固定方法的比较【摘要】目的:比较3种不同固定方法在单侧髁状突骨折固定后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1984/2003单侧髁状突骨折患者184例病例资料,利用颌面损伤严重度评分(maxillofacialinjuryseverityscore,MISS)系统将患者伤情分成轻度(≤20分)、中度(≤40分)、重度(>40分)3层,并将各层分成不锈钢丝固定组、克氏针固定组、接骨板固定组,分别通过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比较不同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并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4例患者术后颌间牵引时间接骨板固定组

2、在轻、中、重度伤情中分别为5.3,7.7,15.3d,均短于不锈钢丝固定组和克氏针固定组(P<0.05);重度伤情中接骨板固定组的升支高度恢复要优于克氏针固定组(P<0.05);中、重度伤情中咬合关系正常率最高的是接骨板固定组,均优于不锈钢丝固定组(P<0.05).结论:接骨板固定组术后颌间牵引时间明显短于其它两组,在咬合关系上优于不锈钢丝固定组,在升支高度的恢复上优于克氏针固定组.【关键词】下颌骨髁状突;骨折固定术,内;上颌面部损伤;损伤严重度评分0引言坚强内固定技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全球范围内逐步兴起后,使颌面外科医师有了

3、更多更好的固定方法的选择[1],目前采用解剖复位和接骨板坚强内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已成为较成熟的治疗手段,而传统的不锈钢丝及克氏针骨间内固定的应用范围在逐步缩小.关于坚强内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的报道逐渐增多[2-4],但是这些研究大部分只是单纯的对小型接骨板作疗效分析而缺乏对照研究.本研究则在不同伤情下对小型接骨板、不锈钢丝、克氏针这3种固定方法进行比较,探讨不同固定方法在髁状突骨折治疗中的有效性.1对象和方法1.1对象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调取1984/2003所有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髁状突骨折患者病例资料.纳入

4、标准:①病例记录完整清楚;②三级检诊完善;③单侧髁状突骨折;④采用小型接骨板、不锈钢丝或克氏针进行内固定;⑤颌面损伤严重度评分(MISS)≤60分.根据颌面损伤严重度评分(MISS)将患者按伤情轻(≤20分)、中(≤40分)、重(>40分)分为3层,然后在各层分为钢丝固定组、接骨板固定组、克氏针固定组.1.2方法1.2.1创伤评分在不改变损伤严重度评分(InjurySeverityScore,ISS)和简明损伤定级标准(AbbreviatedInjuryScale,AIS)函数关系的前提下,先计算改良面部损伤严重度评分值(rev

5、isedfacialinjuryseverityscale,RFISS),RFISS=A12+A2+A3(A1损伤最严重部位的AIS计分,A2,A3为两个次重伤AIS计分).然后在此基础上增加颌面功能和年龄参数对颌面创伤进行功能性评分,最后得出MISS值.即:MISS=RFISS×(1+F+O+M+D+Y).其中,颜面畸形①0分:无颜面畸形;②1分:单纯软组织伤≥10cm、骨折移位或面神经损伤致颜面畸形.张口度①0分:≥3.5cm;②1分:1.5~3.5cm;③2分:<1.5cm.咬合错乱①0分:正常;②1分:个别牙或一侧

6、咬合关系错乱;③2分:双侧咬合关系错乱.复视①0分:无复视;②1分:有复视.年龄①0分:15~59岁;②1分:6~14岁或60~74岁;③2分:<6岁或≥75岁.1.2.2测量指标从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进行3种固定方法的评价:前者包括张口度恢复、颌间牵引时间和升支高度恢复,后者包括咬合关系正常、下颌偏斜和并发症的例数.统计学处理:将所获得数据输入SPSS1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2结果2.1分组184例患者的MISS评分7~60(29.1±10.8)分,轻

7、度伤情29例,中度伤情108例,重度伤情47例,伤情呈正态分布.不同伤情的各固定组患者分布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达到组间均衡.2.2治疗效果术后颌间牵引时间接骨板固定组在轻、中、重度伤情中均最短,分别为5.3,7.7,15.3d,各组颌间牵引具体时间,张口度及升支高度恢复见表1.咬合关系正常在不锈钢丝固定组共计39例(83%),克氏针固定组共计38例(84%),小型接骨板固定组共计85例(92%).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及术后各种并发症共计27例,包括外耳道穿通2例,伤口感染7例,克氏针穿出关节面1例,侧穿1例,

8、接骨板固位不良2例,面神经分支受损9例,耳颞部位麻木5例.通过采取对症治疗后,除2例耳颞部位麻木未恢复,其余并发症均被治愈或好转(表1).表1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比较3讨论李戍军等[5]在RFISS的基础上,分别对功能损害程度和不同年龄阶段进行严重度编码,其和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