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美德伦理学刍议

环境美德伦理学刍议

ID:20283965

大小:75.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0-12

环境美德伦理学刍议_第1页
环境美德伦理学刍议_第2页
环境美德伦理学刍议_第3页
环境美德伦理学刍议_第4页
环境美德伦理学刍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环境美德伦理学刍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环境美德伦理学刍议环境哲学是新天人学。它是当代人类面临由人而起的环境危机——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对天人关系的全面新反思。反思的核心结论是于天人之际,人类不再是自然的中心,而只是自然之—部分,人类文明当以良好的自然环境为基础,人类应当确立新的依天立人的中道天人观。环境美德建设围绕对象自然与环境自然两个维度展开。面对对象自然时,环境美德是指人类应当尊重、同情和关爱自然;面对环境自然时,环境美德是指人类应当具有感恩之意、依恋之情与敬畏之心。美德伦理学:环境伦理学的新领域天人关系史呈现为一部不断变化的人类自我生命意识史,一幅流动的人类自我肖像。在

2、早期人类自我生命意识自觉时代,人类发现了天人两立,发现了自己直立无毛的怪异形象。古典文明时代,传统宗教以至上神的名义重新统一天人,在至上神的呵护下,人类发现自己与自然界其他动植物一样,以自然之子的身份,心安理得地生存于天地间。在中世纪宗教衰落之后的近代社会,人类发现了一个大写的人,人取代至上神,为所欲为地利用和统治这个世界。今天,在新型天人观指导下,人类画出了新的自我肖像:人在这个世界上,既不是神,也不是奴仆与儿童,而是一个有理性,能充分意识到自身行为能力与后果,因而需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环境责任的成熟的地球普通公民,这一新形象必将在人

3、类自我生命意识史上留下久远烙印。作为新天人学,当代环境哲学的一个重要创获就是为传统天人关系开辟出一种新形态、一个新领域——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天人伦理关系是超越传统天人精神性关系的新品类,它承载着当代人类新的自我生命意识。在天人关系中,当代人类自觉地增加了自己对天地自然的伦理责任,成为人类自我反省、自我约束和自我超越的现实环节。“在人们具有一种自然观念之前,没见薛富兴《先秦中华大人关系的五种基本形式,《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有一种教育是完善的;在人们学会尊重动物、植物,对大地景观和生态系统有一种适当的尊重之前,没有一种伦理学是完

4、善的。这涉及到在价值论和教育论意义上的遵从自然。”?因此,伦理学成了当代环境哲学之核心,当代人类的环境意识最终深化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伦理意识、伦理责任。利奥波德很早就提出“大地伦理”(LandEthic)的观念,但是,直到“深层生态学”(DeepEcology)出现之后,环境哲学才真正将对外在环境问题的议论转化为对人类自我生命意识、生活态度的内在考察,使环境哲学成为一种以人与天地自然事物心理“认同”为根本方向,以更高层次上融万物为一体的人类“自我实现”为根本任务的新德性铸造运动?,使利奥波德提出的“大地伦理”建设真正成为当代环境哲学之主题

5、。如果说利奥波德提出了奠基性概念——“大地伦理”,深层生态学对环境哲学的主题作了深化,那么,已然步人伦理学之域的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又当如何呢?由于天人关系对人类哲学的基础性规定意义,环境伦理学的出现,并不只是为传统环境学增加了一个新的应用性分支学科——利用传统伦理学基本概念批判性或建设性地分析当代人类环境问题,绝非仅仅如此。实际上,它为整个伦理学带来一场全局性革命,伦理学的三个层面——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和美德伦理学,均不得不围绕环境伦理学所提出的问题而重新审视和调整自己,为自己确立新立场、开辟新领域、提供新观念。可以说,环境伦理学为

6、整个伦理学带来一场全方位、实质性的革命。从规范伦理到美德伦理,是人类主体自身伦理意识渐次深化的途径,代表着伦理学发展的基本规律。虽然利奥波德超前地提出了“大地伦理”这一极为重要的伦理学概念,虽然深层生态哲学为环境伦理学实现由外向内转化,走向人类主体伦理心性学提出了正确的深化方向;但整体而言,当代西方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仍然处于规范伦理学的层面,其工作重心仍然是为环境伦理规范做理论论证或现实应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在这里申明:当代环境伦理学自我深化的正确方向是由规范伦理学向美德伦理学的转化,美德伦理学是当代环境伦理学尚未正面展开的新领域。以美

7、德伦理学建构的方式深化当代环境伦理学,既符合利奥波德和深层生态学的核心理念,也体现了整个伦理学发展的基本规律。深层生态学从逻辑上为当代环境伦理学铺平了从规范伦理学向美德伦理学转化的道路,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正面进行环境美德伦理学的建构工作。环境美德的基本内涵美德伦理学集中关注理想人格——美好德性的铸造,其核心问题是“应.当成为怎样的人”或“人应当具备怎样的品格”。美德伦理学的恰当主体是个体人类,美德最终要靠个体人类的品德和行为来承担,如果个体人类都不具备美德,谈论人类或某一群体的美德就没有意义。个体德性指个体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善待他者的自

8、觉意识,这种意识经长期培育最终转化为个体的无意识心理冲动和稳定的行为倾向,成为持久、鲜明的人格特征。在传统美德伦理学范围内,一个个体若能克己奉人,善待同类,即为有美德,即为善人。那么,在新的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