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课堂中的“活力”随想

品质课堂中的“活力”随想

ID:20271968

大小:5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0

品质课堂中的“活力”随想_第1页
品质课堂中的“活力”随想_第2页
品质课堂中的“活力”随想_第3页
资源描述:

《品质课堂中的“活力”随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品质课堂中的“活力”随想  品质课堂中的“活力”随想    重庆市高新区石桥铺小学李恒    【摘要】重庆市九龙坡区实施品质课堂改革以来,细细品尝,觉得这样的课堂并不是完美的。学生表现的所谓理想状态只是适时配合教师完成预设教案而已。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感觉不到成长的气息和创造的快乐。“绿色朴实”的课堂,或许有些小小的遗憾、种种的不完美,但那是最真实的状态、最纯朴的、最具有原始韵味的,是一种天然的、环保的、不经刻意雕琢的课堂。    【关键词】品质课堂;活力;课堂教学    记得有一位教授说“真实的教学情景是具体的、动态生成的和不确定的,

2、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呈现出来,不是为了观赏。”而绿色课堂强调要面对学生认知起点,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在这样生成开放的绿色课堂上面对每一个有灵性、有思想的个体,教师既不能扼制学生的看法,也不能搁置学生的问题。它需要教师顺着学生的思维探究下去,循着学生思维的起伏、情感的波澜敏锐捕捉富有生命气息的教学资源,反思教学行为,随时予以调整,师生才能释放生命的活力,飞扬自主的个性。课堂也必将散发生命的灵性和无穷的魅力。因此如何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捕捉有效信息,实施跟进策略就成为有待解决的问题。现结合自己的十几年一线调研和教学实

3、践,简单地把几种跟进策略跟大家分享。    一、在尴尬处跟进    “尴尬”的场面人人有之,即便是名师也难逃此“劫”。但不同的老师对待“尴尬”的场面有着不同的处理方法。    听我校的区级骨干何军老师在教学“连乘应用题”时,尴尬之举处理得就很巧妙。出示一道例题:“张阿姨买5箱果汁,每箱12瓶,每瓶3元,请你帮张阿姨算一算她拿200元够吗?”“在巡视时发现一个学生这样列式:①3×5=15(元);②15×12=180(元)”当这个方法在黑板上出现后全班同学都认为是错的(包括王老师)。师还特意强调:“连乘应用题列式时,虽然可以交换因数之间的位

4、置,但要有实际意义,不要像这样列式,要记住噢!”“我反对老师的说法,我那种列式也有实际意义!”学生耐不住了。此时教师处在尴尬状态。可喜的是何军老师并没有表现出来,而是落落大方的笑着说:“你能不能把你的理由说给大家听听!”理由:“3×5表示每箱中先抽出一瓶,5箱就是5瓶,5瓶不就是3×5=15(元)吗?”教师惊奇的说:“对啊!这种算法完全正确,我要向你学习,同学们也都要向你学习!”    王老师“笑问”跟进了学生的积极思维,摆脱“尴尬”,避免教学的失误,更重要的是通过欣赏学生,鼓励了学生敢于“挑战权威”的创新意识。    二、在现实生活中

5、跟进    新课标指出“要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教学实践中学生的知情意都影响着课堂,要想保持课堂教学最佳状态下的常温,就应学会自觉的调温,以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因此当课堂出现教学冷场、思维冷却、、兴趣冷淡,知识冷落时要及时加温或聚热,通过学生熟悉的现实情景来调整课堂,这样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如重庆市级骨干喻显示文老师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背景介绍自己收集的生活中熟悉的百分数的信息,当学生认识理解后已比较疲惫,这时雷教师风趣地说:“百分

6、数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就连成语里都有,让我们来看看吧!”如:百里挑一、百发百中、十有八九、一箭双雕、一心一意等成语让学生说说它们的意义,从而体会百分数就在我们身边。随后雷老师又问:同学们你们能告诉大家这节课你愉快、紧张、遗憾占()%,这时冷却的课堂气氛又变得活跃了。    三、在课堂生成中跟进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在课堂中随着教师与学生的思维碰撞产生火花,课堂教学才能不断生成,教师要及时抓住这些“生成点”跟进教学,变生成点为亮点。例如著名的特级教师吴正宪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有这样一个片断: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

7、形、圆形纸片,折出自己喜欢图形的1/2,同时与小伙伴交流。孩子们用不同的折法表现着1/2,突然有个学生折出了圆1/4,同学们把惊奇的目光投了过去,此时吴老师有些激动:“什么,你折出了圆的1/4?能把你的想法介绍给小朋友吗?完了吴老师满腔热情地鼓励他:“你能大胆折出圆形的1/4,很有创造性,你能说出1/4是什么意思吗?这位同学兴致勃勃说出1/4的意思,同学们不约而同的鼓起掌来。”吴老师趁机会给了一句:“你们还什么别的折法吗?试试看!”教室里热闹起来,同学们认真地折着,说着。不大功夫,学生折出了1/3、1/6、1/12、1/16……在这个案

8、例中,吴老师让生折出1/2后接下来是讲1/3,但是当她发现学生自己这出1/4后就抓住这个意外生成资源,充分肯定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时调整与奢教学设计,让生折出其它分数,在动手折和说的过程中不断地加深对分数的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