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文贝叶写本《中论颂》与《佛护释》的解读

梵文贝叶写本《中论颂》与《佛护释》的解读

ID:20249274

大小:4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0

梵文贝叶写本《中论颂》与《佛护释》的解读_第1页
梵文贝叶写本《中论颂》与《佛护释》的解读_第2页
梵文贝叶写本《中论颂》与《佛护释》的解读_第3页
资源描述:

《梵文贝叶写本《中论颂》与《佛护释》的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梵文贝叶写本《中论颂》与《佛护释》的解读公元2、3世纪时印度论师龙树(Nāgārjuna)所作的《中论颂》,是大乘佛教中观派的立宗之本。该论系统阐述空观思想,主张一切存在唯是名言概念而无对应实体,奠定了大乘佛教的理论基石。这一思想体系不仅影响了后来所有的佛教宗派,在人类思想史上也独树一帜。该论以梵文偈颂体写成,共27品约450颂,在印度就曾有数十家争相论颂》几乎可以反映出半部佛教思想史,其价值不须笔者赘言。这里想要说明的是,两部新发现写本对于《中论颂》文献学研究的意义。这两部写本加在一起,一共保存了

2、约150首偈颂,约占著作全体的三分之一。这些偈颂反映的是6、7世纪的行文面貌,因而极具文献价值。    普散于上世纪初校勘的《明句论》,使得《中论颂》梵本为学界所知。这一刊本是以三件尼泊尔写本为依据,三件写本的抄出年代均不早于18世纪,其中的抄误使得普散不得不大量参考藏译来定夺读法并作重构。60年之后,图齐在尼泊尔发现的另一件《明句论》写本大大促进了中观文献学的研究。该写本虽然抄写粗劣,其传抄谱系却靠近上游,可用来修正其他传本的错误。狄雍利用图齐本并参照其他写本发表了新的《中论颂》校勘本(后称狄雍刊

3、本)和《明句论》的修订札记⑩,这一偈颂刊本至今仍然是学界的基本参考。其后林特纳出版的偈颂刊本,在狄雍刊本的基础上改正了一些的笔误,并提出了几处修订建议(11)。此后,藤明又利用东京大学所藏梵本细致勘对各种无畏》把这一偈颂分解成四种针对处于不同阶段众生的次第说教:(1)一切是真实;(2)一切不真实;(3)既真实又不真实;(4)既非真实又非不真实。对于偈颂的第四句,《无畏》解释道:    颂文“这就是佛陀的教法”意为,依据上述四种次第,为了众生能真正获得利益所宣说的[教法],即是佛世尊所教。对于众多种类

4、的弟子,根据根机、意乐、随眠以及时机,他(佛)无颠倒随应教授(rjessubstanpa)趣向天界与解脱之道,即是“教法”(bstanpa)。(德格版Tsa71b4-6,笔者由藏译汉,下同)    《般若灯论》的解释也颇为类似。将四种情形关联到四种表述的教法上之后,清辨对“教法”一词有如下注解:.17.    “教法”(bstanpa)者,对于欲求人天的天界以及解脱的安乐者,根据根机、意乐、随眠与时机,无颠倒随应教授(rjessustonpa)趣向天界与解脱之道。(德格版Tsha189b5-6)  

5、      《佛护释》梵本关于这一颂Studier2(Copenhagen:AkademiskForlag,1982);这些修订建议也见于该的一篇书评:“Reviemeisha第三文明社,1986,”Cahiersd'Extrme-Asie4,SpecialIssueonTaoistStudies1(1988):244-247。    (12)AkiraSaito,"TextcriticalRemarksontheMūlamadhyamakakārikāasCitedinthePrasannapad

6、ā"印度学仏教学研究33,no.2(1985):846-842.    (13)塚本啓祥、松長有慶、磯田熙文:《梵語仏典の研究Ⅲ論書篇》,京都:平樂寺書店,1990年,第239页,(16)。    (14)AnneMacDonald,"ThePrasannapadā:MoreManuscriptsfromNepal,"acDonald,"RevisitingtheMūlamadhyamakakārikā:Text-CriticalProposalsandProblems,"イソド哲学仏教学研究14(

7、2007):25-55.    (16)同首页注②引文。    (17)藤明:《第14回国際仏教学会に出席して》,《東方学》,2006年第111辑,第150页。    (18)同首页注②引文,第21页。    (19)该项据《佛护释》写本,其他均依据《中论颂》写本。 (20)参看山口益:《中論偈の諸本對照研究要論》,《中觐佛教論攷》,第3-28页,京都:弘文堂書房,1944年;ChristianLindtner,Nagarjuniana:Studiesintheūlamadhyamakakārikā

8、asCitedinitsmentaries."BuddhistTranslations:ProblemsandPerspectives,87-96(Delhi:Manohar,1995),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