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246487
大小:6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10
《李宇静-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纲1221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2798 畜牧业微生物学 扬州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本课程性质与设置的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畜牧业微生物学》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随着畜牧业规模生产水平的日益提高,畜禽疾病的发生与流行日益复杂,尽快提高畜牧业人才的专业水平是迫切解决的问题。使学生牢固掌握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离培养、分类鉴定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兽医临床常见的病原微生物特性及其微生物学诊
2、断方法,掌握畜禽免疫系统、抗原、抗体、免疫应答以及免疫学技术,并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动态和新技术、新方法。通过学习该课程,有利于培养畜牧业专业技术人才以指导畜牧业生产。(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共分为十三章。要求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微生物的生物学特征,即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细胞结构、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传染,外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以及免疫学基础、免疫学学反应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病原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分离培养、分类鉴定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动态和新技术、新方法,掌握兽医
3、临床常见的病原微生物特性及其微生物学诊断方法,为今后学习和工作实践打下坚实基础。(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前修课程包括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等,后续课程包括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学、兽医病理学、家畜内科学、家畜外科学等,这些课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微生物学的原理、方法和应用技术。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一)课程内容主要介绍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学的研究任务、内容和目的;什么是免疫,免疫的特征与功能;通过对微生物学及免疫学发展史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并认识该课程的基本概貌。(二)目的与要求1
4、.重点:(1)微生物的概念。(2)微生物的分类。(3)免疫的概念。(4)免疫的疾病特征。(5)免疫的基本功能。2.一般掌握:(1)畜牧业微生物学的任务与研究微生物的意义。(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微生物和免疫的认识和利用,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奠基人。第一章原核微生物(一)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细菌第二节其他原核微生物(二)目的与要求1.重点:(1)细菌的大小、形态、排列、结构、营养需要、生理生化、生长和繁殖规律。(2)观察细菌的方法。(3)革兰氏染色方法。(4)细菌的营养类型以及营养物质通过细胞的方式。(5)细菌的人工培养方法。2.一般掌握:(
5、1)原核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原则。(2)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的概念、形态与结构特性。第二章真核微生物(一)课程内容第一节真菌第二节藻类第三节原生动物(二)目的与要求1.重点:(1)真菌的概念。(2)真菌的形态结构特征。(3)真菌的繁殖方式。(4)真菌的生长要求、菌落特征和真菌的抵抗力。(5)真菌的观察、培养方法。2.一般掌握:(1)真菌的分布与分类。(2)真菌病的微生物学诊断。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一)课程内容第一节病毒的形态、大小和结构第二节病毒的化学组成第三节病毒的抵抗力第四节病毒的增殖与人工培养第五节病毒的致病作
6、用与干扰现象第六节噬菌体第七节亚病毒第八节病毒的分类与命名(二)目的与要求1.重点:(1)病毒、病毒子、噬菌体、亚病毒等基本概念。(2)病毒的基本特征。(3)病毒的形态、大小与结构。(4)病毒增殖的特点与一般过程。(5)病毒的人工培养方法及其优缺点。(6)病毒感染及其致病机理。2.一般掌握:(1)病毒的化学成分及其功能。(2)病毒的抵抗力。(3)病毒的干扰现象。(4)动物病毒分类的依据、动物病毒分类的现状。(5)亚病毒的主要特征。第四章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与作用(一)课程内容第一节正常畜禽体中的微生物第二节正常饲料植物体中的微生物第三节
7、土壤、空气、水中的微生物第四节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转化中的作用(二)目的与要求1.重点:(1)正常菌群对畜禽健康的意义。(2)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的测定及其意义。(3)大肠杆菌价、大肠杆菌指数的概念。(4)无菌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的概念。(5)。2.一般掌握:(1)微生物在土壤、水、空气、正常动物体的分布情况和作用。(2)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转化中的作用。第五章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一)课程内容第一节物理因素第二节化学因素第三节生物因素(二)自学目的与要求1.重点:(1)消毒、防腐、灭菌、无菌、无菌操作、过滤除菌、高压灭菌、巴氏消
8、毒法、共生、拮抗、寄生、协同等基本概念。(2)煮沸消毒、高压蒸汽灭菌、热空气灭菌的一般条件。(3)各种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作用及其原理。2.一般掌握:(1)应用物理、化学、生物方法控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