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236672
大小:5.02 MB
页数:44页
时间:2018-10-11
《抗心律失常药之正常心肌细胞电生理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正常心肌细胞电生理作者QQ:1920704973---丁老师愿与广大师生共同研讨药理学教、学以及课件制作技巧!重要概念:1.静息电位(restingmembranepotential,RMP)非自律细胞在静息时,膜电位呈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所测得的电位差为静息膜电位。2.最大舒张电位:自律细胞的动作电位3期复极完毕后,细胞膜内电位达到的最大负值。窦房结为-60mv左右,浦肯野氏细胞为-90mv左右。3.动作电位(actionpotential,AP):心肌细胞兴奋引起膜去极和复极过程形成动作电位。4.折返(reentry)概念:是指一次冲动下传后,又可顺着
2、另一环行通路再次兴奋原已兴奋过的心肌。是引发快速心律失常的重要机制之一。分为解剖性折返和功能性折返。解剖性折返:当心脏内两点间存在不止一条传导通路,而且这些通路具有不同的电生理特征时容易发生解剖性折返。如:预激综合征(wolff–parkinson–whitesyndrome,WPWsydrome)正常情况下,心脏的冲动起源于窦房结,按一定的频率和节奏发出冲动,并按一定的传导速度和顺序依次传递到心房、房室交界区,最后至心室肌。工作细胞:心房肌、心室肌细胞。自律细胞: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细胞。心肌细胞正常心肌电生理心肌细胞的类型快反应细胞:心房肌,心室肌,
3、浦氏纤维,除极由钠内流所致。慢反应细胞:窦房结,房室结,除极由钙内流所致。自律细胞(窦房结,房室结,浦氏纤维)非自律细胞(心房肌,心室肌)0相:快速Na+内流1相:K+外流2相:Ca2+,Na+内流,K+外流3相:K+外流4相:静息期0相1相2相3相4相非自律细胞的膜电位维持在静息水平,自律性细胞由于Ca2+,Na+缓慢内流,发生舒张期自发性缓慢除极-称为自发性舒张期除极.动作电位0-50窦房结细胞AP的形成-300-90440123心室肌0-40-8002344窦房结阈电位动作电位时程(actionpotentialduration,APD)指0相—3相
4、末的时间,为膜电位恢复所需时间。mv300-70-900相Na+内流1相K+外流2相K+外流,Ca2+内流3相K+外流4相APD有效不应期复极过程中膜电位恢复到-60至-50mV时,细胞才对刺激发生可扩布的动作电位。从除极开始到这一段时间即为有效不应期(ERP)。ERP与APD的关系(1)二者同向关系,ERP在APD内,若APD延长则ERP延长。(2)“ERP相对延长”指APD和ERP均缩短,但APD缩短更显著,即ERP/APD比值增加。心律失常(arrhythmia)当冲动的起源和频率、传递顺序及速度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异常,引起的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或心
5、律不齐称为心律失常(arrhythmia)。心律失常可分为:快速型:心房扑动、心房纤颤、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缓慢型: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常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心律失常发生机制(一)冲动形成障碍1、冲动形成异常--自律性增高:决定自律性的因素:①最大舒张电位水平;②4相舒张期自动除极速率;③阈电位水平。2.后除极和触发活动:后除极是在一个动作电位中继0相除极后提前发生的除极,其频率较快,振幅较小,膜电位不稳定,当达到阈电位,容易引起异常冲动发放,即触发电位。后除极分为早后除极迟后除极早后除极发生在完全复极之前的2或3时相中
6、,主要是由于Ca2+内流增多所引起的。由APD过度延长引起。诱发因素:延长APD的因素如药物,胞外低钾。钙拮抗-抑制钙内流,消除心律失常利多卡因-促进K+外向电流防止发生早后除极迟后除极发生在4相中,是细胞内Ca2+过多,诱发短暂Na+内流所致。诱发因素:强心苷中毒,心肌缺氧,细胞外高钙。钙拮抗剂疗效较好。mVt(s)01234正常动作电位mVt(s)23早后除极(earlyafterdepolarization,EAD)与触发活动mVt(s)44迟后除极(delayedafterdepolarization,DAD)触发活动冲动传导障碍折返激动(reen
7、try)是引发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重要机制。折返是指一个冲动下传后,又顺着另一环型通路折回,并可再次兴奋原已兴奋过的心肌。病理条件下心肌细胞传导障碍是诱发折返原因。单次可表现早搏;多次可表现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室性等);在心房,心室存在多个折返环路时可诱发房颤、室颤。折返激动形成条件:A.解剖学及生理学上具有环行通路;B.单向传导阻滞:(包括传导减慢、传导阻滞及单向传导阻滞)。C.相邻细胞ERP长短不一致也可引起折返。正常心肌单向传导阻滞折返形成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一、降低自律性1.降低4相斜率,减慢4相自动除极速率(β-R阻断剂);2.增加最大舒张电位
8、;3.提高动作电位的阈值(钠或钙通道阻滞药);4.延长APD(钾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