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专业特色 发挥课程优势探索理工类高职学院社团建设新模式

结合专业特色 发挥课程优势探索理工类高职学院社团建设新模式

ID:20225587

大小:5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0

结合专业特色 发挥课程优势探索理工类高职学院社团建设新模式_第1页
结合专业特色 发挥课程优势探索理工类高职学院社团建设新模式_第2页
结合专业特色 发挥课程优势探索理工类高职学院社团建设新模式_第3页
结合专业特色 发挥课程优势探索理工类高职学院社团建设新模式_第4页
结合专业特色 发挥课程优势探索理工类高职学院社团建设新模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结合专业特色 发挥课程优势探索理工类高职学院社团建设新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结合专业特色发挥课程优势探索理工类高职学院社团建设新模式【摘要】社团建设是学院党团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社团文化体现了学校的文化内涵和学生的自我管理、提升综合素质的水平,作为理工类高职院校,人文教育欠缺、社团发展滞后是一个存在的普遍问题,本文结合自身经验,通过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的案例分析,探索了理工类高职院校社团建设的新模式。  【关键词】社团新模式案例  1案例简介  在一所专业特色浓厚、行业需求较大的理工类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数量占绝大多数、课程设置几乎都是专业类相关课程,这对学生专业的学习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但是

2、进行第二课堂建设,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在学生社团建设和发展学生社团文化方面难度较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索一种社团发展的新模式是必须的,而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的成立到发展恰好能说明一种新的模式,即社团建设要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发挥学院课程优势,依托相关部门,充分利用校内资源,争取各种项目,通过参加项目不断推进社团发展,同时通过社团的建设和发展来促进课程的建设。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的成立,依托实训实验中心和《建筑工程材料》院级精品课程,由《建筑工程材料》课程两名专业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训实验中心在

3、仪器使用、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大量支持,社团成员也突破了以往其他社团能歌善舞、文艺特长突出等要求。协会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源和大量的实验来研究建筑工程材料的改性和新材料的实验研究。通过研究,丰富了《建筑工程材料》课程的实用性、充实了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同时院团委在申报各种科技创新类比赛项目上给予大量的支持,通过这种新模式,协会成绩卓著,在多项省级和国家级赛事中获奖。  2案例分析处理  2.1现状分析  在西部大开发的大潮推动下,作为一所建筑类、通信类高等职业院校,社会对本行业人才的需求既是“专才”,又是“通才”;既“肯干”

4、“能干”,又“实干”“巧干”;强调了人才必须具备开拓性、创造性、适应性和发展性。  大学生社团以其自发性、群众性、适应性、发展性、实践性等特点吸引着广大青年学生,使其成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和载体。但由于理工类高职院校在硬件设施、师资指导、经费投入、社团规模、社团质量等方面均存在不足,就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而言,目前13个院级社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1学生对社团的需求较大,社团在逐年发展。  近几年来,学生社团从兴趣类逐步发展涵盖了体育、文艺、志愿、科技、实践等方面,其成员也逐渐覆盖各个年级。原因主要是

5、:第一,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强烈地感受到了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学生的自我意识与个性逐渐突出。第三,学校与社会的快速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支持。  2.1.2.社团的自身特点逐渐凸显,但活动质量有待提高。  由于学校教师基本是专业课教师,加之课时任务重,指导老师投入精力不够、缺乏整体策划,使得活动内容在低水平上重复。  2.1.3.队伍不断壮大,但社团的物质条件匮乏,持续发展不够。  目前我院大学生社团普遍存在资金与物质条件的供给形式单一的问题,活动经费缺乏保障,活动场地不足。  2.2案例解析  鉴于社团发展出现

6、的以上情况,在《建筑工程材料》授课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自发主动的成立了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该协会的成立弥补了我院没有建筑类专业类社团的空白,也尽量避免了以上各种问题的出现。  2.2.1.依托《建筑工程材料》精品课程和实训实验中心,仪器、经费和场地都有了基本保障。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成立之初就得到《建筑工程材料》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和实训实验中心领导的大力支持,社团部分经费从精品课程建设费用中支出,仪器和设备的使用也是在实训实验中心的大力配合下无偿使用,学生进行实验的场地全部在建筑工程材料各实验

7、室,社团发展的各项硬件条件均有了保障。  2.2.2.社团定位准确,由专业课教师指导社团发展,解决了指导教师不足的难题。  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的两名指导教师均毕业于国家211重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并且在实训实验中心建筑工程材料【摘要】社团建设是学院党团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社团文化体现了学校的文化内涵和学生的自我管理、提升综合素质的水平,作为理工类高职院校,人文教育欠缺、社团发展滞后是一个存在的普遍问题,本文结合自身经验,通过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的案例分析,探索了理工类高职院校社团建设的新模式。  【关键词】社

8、团新模式案例  1案例简介  在一所专业特色浓厚、行业需求较大的理工类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数量占绝大多数、课程设置几乎都是专业类相关课程,这对学生专业的学习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但是进行第二课堂建设,提升学生的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