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翻译中的语境篡谋

论翻译中的语境篡谋

ID:20219322

大小:5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1

论翻译中的语境篡谋_第1页
论翻译中的语境篡谋_第2页
论翻译中的语境篡谋_第3页
资源描述:

《论翻译中的语境篡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翻译中的语境篡谋    (一)语言语境的篡谋  语言在明示暗示性代词指称、省略结构、非标记性重复词汇(结构)、关系连词等形式接应方式上也存在差异。翻译时对这类单元“自然而然”的变通通常被理解为中性和透明,但根本原因却是译文“自然”对原文“自然”的侵凌。似乎,内容与形式一旦对立,翻译就不可避免地倚重和偏爱前者。形式方面的牺牲多数情况下被认为无关紧要。可以说,翻译可能的一个条件取决于对形式的某种篡改和舍弃。  译语语言对语篇的篡写可从“互文性”概念得到解释。当符号由一个文本进入另一个文本,两个文本之间便形成一种参照呼应的“互文关系(int

2、ertextuality)”。(Lemke,1985)Sebok(1986)将能构成文本互文的要素归纳为七种:指涉(提及另一文本标题、章节指明)、套语、文学典故、自我引用(self-quotation)、惯常用语(被不断使用但出处不明的思想、观点)、谚语格言以及对某一先在文本体验的表达。Lemke从另一角度指出,互文也存在于具体文本和其所属的文本系之间。同一类型文本组的互文包括四种相似,即文体、主题、结构和功能。“互文性”强调,一些文本要素能引发超越文本的前文本(pre-text)的知识和价值体系,是一种通过暗含义(connotatio

3、n)发挥作用的指意机制,而不仅仅是某种主观联想。处理互文性要素时,必须注意它们进入文本之后的信息地位(语场、语式、语旨、时间、地点等特征)、作为话语行为的指涉意图以及与其它符号相互作用的符号功能。除了考虑原语本身的互文关系以外,译者还需考虑它进入译语系统后的互文运作。有时,译者会遇到非常尴尬的情况,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严格的直译可能增加读者负担,而采用通常的补偿手段,如加注、扩展等,原文的语篇特征又可能发生变化。较为典型的一例莫过于Nabokov翻译的普希金作品《奥涅金》了。他在译文所附的(三)文化语境的篡谋  文化语境主要指文化传统、

4、价值观念、知识信仰、风俗习惯、历史事件、行为准则等构成人们心理空间的意识形态体系或精神氛围,它在话语交际中起宏观定向的作用。  翻译过程中,“译者总在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当时政治、思想意识、经济、宗教等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李运兴,2000:122)文化篡谋在不同时期人们对“翻译伦理”的认识和表述上非常明显。张培基、喻云根等在《英汉翻译教程》(1980年出版、2000年重印)一文中强调,译者的第一素养是“要有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和较高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水平,…要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深入理解原作的内容。”立场、观点不

5、同,译者的理解和分析就有差别,采取的方法必然影响原著的实现。翻译历史表明,特定时期的意识形态有可能要求极端的方法操纵原著。中国20世纪50年代流行的一本翻译教材在谈到翻译时虽然强调“信”是翻译的首要标准,却似乎自相矛盾地提出另一条准则,即,翻译活动必须服从译语文化的要求。    二、结语    研究翻译时,我们不能想当然地固守抽象的“忠实”,仅停留于文本内部的语言转换考察翻译的本质。我们必须返回翻译活动的具体语境,从其源头追索“忠实”可实现的基本条件。如果我们放弃传统的二元结构而采用动态多元的模式研究语境和翻译的关系,我们就能避免理论研

6、究中西西弗斯的尴尬,开拓翻译研究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李云兴.语篇翻译引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2]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人文网络言语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成林,周明.劳伦斯文集[M].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4]萧立明.新译学论稿[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1.  [5]谢天振.译介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6]Basst-MacGuire,SusanandAndréLefevere,eds.,Intr

7、oduction:Proust'sGrandmotherandtheThousandandOneNight:The'CulturalTurn'inTranslationStudies,inTranslation,HistoryandCulture[C].Landon:Casell,1990.  [7]黄忠廉.翻译变体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8]张培基等.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9]LohDian-yang.Translation:ItsPrinciplesandTec

8、hnique[M].Beijing:ShidaiPress,1959.  [10]Eagleton,Terry.LiteraryTheory:AnIntroduction.Minneapolis[M].U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