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对先秦典籍的全面改造

汉代对先秦典籍的全面改造

ID:20171068

大小:5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8

汉代对先秦典籍的全面改造  _第1页
汉代对先秦典籍的全面改造  _第2页
汉代对先秦典籍的全面改造  _第3页
汉代对先秦典籍的全面改造  _第4页
资源描述:

《汉代对先秦典籍的全面改造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汉代对先秦典籍的全面改造孔子删《诗》、《书》,作《易传》,着《春秋》,被认为是“对经典创造性的改造和诠释”。后世一般所说的先秦经典即所谓“五经”、“六经”,就是指孔子改造过的。但是此后经历了战国的“百家争鸣”、秦代的“焚书”等重要历史事件,孔子时代及其以后的所有先秦典籍(包括“五经”以及“诸子”和其他典籍),到了汉代是如何保留下来,又是如何流传下去的?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当时以口耳相传为主,所传之内容必有各种情况的走样,如晁错从伏生受《尚书》,因听不懂话,就有十分之二三是“以其意属读”的(见《史记·晁错列传》),再加上传授者有意无意的曲解和疏忽

2、,结果必失其真。《诗经》在汉初的情形也是如此,“汉兴,鲁申公为《诗》训故,而齐辕固生、燕韩生,皆为之传。或取《春秋》,采杂说,咸非其本意。与不得已,鲁最为近之。三家皆列于学官。又有毛公之学,自谓子夏所传,而河间献王好之,未得立。”(《汉书·艺文志》)在汉初,这四家诗除开训故、传解不同之外,经文本子是否相同,也是值得讨论的问题,而阜阳双古堆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竹简中就有100多支《诗经》简,据研究,既与世传的《毛诗》不同,也与三家《诗》有异,不仅有许多异文,甚至编次也是不同的。(参见《文物》1984年第八期)。除《诗经》外,汉代其他各经的传授也有各种不尽

3、相同的情况,例如《易经》,马王堆帛书中有《周易》,双古堆又有《周易》竹简,它们与传世本不同是肯定的,究竟是怎样的不同,并未完全弄清楚。但可以证明,汉初的或者说先秦的《周易》,有过与后来不同的本子。其他,《礼》、《乐》之类更不消说,后世只能看到汉人编次、传记的一些东西,先秦原籍只有等待出土了。总之,所有经典在传授过程中,必失其真,失去孔子所编的原貌之真,汉代对其进行过不同程度的改造。  另一大类典籍就是先秦“诸子”,现在最明显的就是《老子》一书,1972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本《老子》且有大同小异的甲、乙两种本子,与后世流传的《老子》颇不相同,使人们

4、大开眼界,为《老子》研究开辟了新天地。没有想到1993年湖北荆门出土的郭店竹简中,又发现了更为不同的《老子》版本。这里我们要说的是,以上情况说明《老子》文本不仅从战国到汉初有很大变化,而且在汉代也有不少变化。如果说汉初两个帛书本也是汉人的作品,那是汉代对《老子》的第一次改造,后来严遵的《老子注》、《河上公老子章句》,那就是第二次、第三次了,还有我们现在无法看到的邻氏、傅氏、徐氏和刘向的传说,所有这些,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创造性的改造和诠释,例子俯拾即是,不妨试举一二:后世流传本的《老子》第一章,在帛书中原在“德经”之后,这个大的改变应有其深义,再

5、就是一连去掉了七八个“也”字。更重要的是诠释,例如释“有名万物之母”,严遵《老子指归》释为:“有名者之为化也,遵道德、贵神明,师太和,则天地,故为万物母。”而《河上公章句》释为:“有名谓天地,天地有形位,阴阳有柔刚,是其有名也。万物母者,天地含气生万物,长大成熟,如母之养子。”这些文字和思想,虽然在汉代其他著作中也可以看到,但这里作为《老子》注文,不能不说是对《老子》的创造性诠释。  其他子书被改造的脉络难得有《老子》一书这样明显。但近几十年新出土的简帛资料,足够我们说明问题了,《文子》、《庄子》,《鹖冠子》、《尉缭子》、吴、齐两《孙子》,乃至《墨

6、子》、《鬼谷子》等等,都有多少不同的文字,可供研究参考。可以武断地说一句,都不会与传世本相同,都能够说明汉人对它们的改造。总之,不同的人以及不同的派别,在传授“六艺”、“诸子”的过程中,肯定有各种各样的改造和诠释,如果我们发现有些记载和新出土资料有不同之处,那正是典籍被改造的证明。  关于改造典籍的事实,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十分明显的方面予以说明,那就是众所周知的西汉末年的刘向校书,此次校书是一次大的图书整理,学术界已经注意,但深入探讨还不够。这次图书大整理的情况,此处暂不详说,只想说明一点,它也是一次对先秦典籍的大改造。刘向每校一书之后,“辄条其篇

7、目,撮其旨意,录而奏之。”(《汉书·艺文志》)从留存的几篇《书录》看,其对先秦典籍的改造,包括内容选择、重新编目以及文字校定等多方面,现举《晏子叙录》一例如下:  “凡中外书三十篇,为八百三十八章,除复重二十二篇六百三十八章,定着八篇二百一十五章。外书无有三十六章,中书无有七十一章,中外皆有以相定。中书以夭为芳,又为备,先为牛,章为长,如此类者多,谨颇略笺,皆已定,以杀青,书可缮写。……  “晏子盖短,其书六篇,皆忠谏其君,文章可观,义理可法,皆合六经之义。又有复重,文辞颇异,不敢遗失,复列以为一篇。又有颇不合经术,似非晏子之言,疑后世辨士所为者,

8、故亦不敢失,复以为一篇,凡八篇。其六篇可常置旁御观。谨第录。”(严可均校辑《全汉文》)  这里引文稍长,但很说明问题,刘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