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ID:20081493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8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_第1页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_第2页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_第3页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_第4页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_第5页
资源描述: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福清二中郑清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况;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背诵本诗。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  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

2、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历经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到了魏晋时期,中国诗歌史上又出现了一个重要时期:建安文学时期。此期许多作品从汉乐府民歌中吸取养料,创作五言抒情诗,五言诗由此走向成熟,同时出现七言诗,更从促进了唐代“近体诗”的成熟发展,在中国诗歌诗起到它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而

3、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与组织者,也正是这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  二、检查自主阅读:  1.了解曹操其人及创作背景。(知人论世)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创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在败吕

4、布、平袁术、灭袁绍的基础上,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他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失利,被周瑜杀得大败而归。当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2.你认为本诗的情感着眼点在哪一个字?追问:他忧的是什么?人生短暂、人才难求。  三、合作学习、赏析诗歌:(微观入诗)  1.微观入诗,就是从理解诗意开始;而理解诗意,就是从诵读

5、开始。此诗格调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哪位同学先自告奋勇朗读一下这首诗呢?  请一学生朗读完后首先肯定他的优点:如声音洪亮,有激情。  大家再一起来听听录音,听完后我会请同学起来回答朗读带读出的声音给你什么感受?和刚才这位同学读的一样吗?你觉得怎么读这首诗歌会更好?  明确:要把那种苍劲雄健,慷慨悲凉的感情表现出来。节奏多二二式,语速要慢点。  2.合作探究,感受诗句,品味意境: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文注释,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诗意。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并请其他组学生回答。  四节诗

6、歌的主要内容:  第一层:时光易逝人生苦短  第二层:渴望贤才礼遇嘉宾  第三层:渴盼人才忧思难解  第四层:虚心纳士竭尽诚心  (2)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本文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注意表述格式,授课时重点突出借代与用典)  第一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明确: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②运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③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补充: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

7、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也叫“换名”。它重在事物的相关性。作用: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第二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确:运用典故,同时又以“子衿”“鹿鸣”起兴,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补充: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

8、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第三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  第四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明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